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数年来,一提韩国足球,就
让我们有些难言的尴尬。在所有重要的国际赛事上,我们
至今没有令人信服地战胜过对手。
说中国足球落后于韩国足球,从球队的整体实力来说
,只能是事实。
“恐韩症”的提法,有些不太好听。但长时间无法战
胜对手,也不得不使我们的教练和球员格外重视对韩国球
队的比赛,在重要的比赛中,心理压力增大,甚至造成队
员的非正常发挥,也是事实。
于是乎,在中国足球的发展历程中,从去年起便出现
一个特殊的现象和时期。无论是国家队还是俱乐部队,均
瞄准了韩国足球,“战胜韩国队”,几乎成了一个标尺,
一个自己是否进步的检验器。法国世界杯后,许多韩国的
教练和球员涌入中国,他们受到了国内不少家俱乐部的欢
迎。车范根、金正南、李章洙等韩国教练又如同连接两国
足球的大使,客观上促成了从过去我们的俱乐部队前去韩
国训练比赛,发展到今年的各种韩国球队来华比赛,可谓
“姻缘不断”。
这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误区?或者进步中伴有误区
?一时众说纷纭。
“不如人家,再不虚心学人家,才是真正的落后”
这一说法,从一个侧面来说,是积极的、进取的。
或许是同居东亚,又是邻国,韩国足球的特点同我们
有些相近,其中包括速度与体能,甚至打法。它使人有一
种感觉,只要我们再加把力气,同韩国水平接近是完全可
能的。而韩国队的屡次冲进世界杯,对我们刺激更大。
而从韩国教练崔殷泽、车范根、金正南、李章洙等人
执教中国甲A球队来看,他们的确给我们的足球带来一股
“韩国式的硬朗风格”,丰富了我们的联赛,也丰富了我
们球员的视野。他们对足球的执着,哪怕固执,对训练的
投入和方法,都是令我们尊重的。
许多俱乐部重视这一点,有其道理,也起到了一定作
用。
关键是,如此“描红”般地学习,会给我们的足球带
来质变吗?
学习是需要的,但我们自己的特点如何同韩国足球的
精髓部分结合、变通?而韩国足球中应当扬弃的又是什么
?--似乎考虑的不多。
相当一部分中国教练清楚地看到了韩国足球的弊病,
打法单调机械、过硬而柔不足、重进攻只强调以攻代守,
同时,也过于急功近利地看重胜负。法国世界杯上,就是
韩国足球弱点的大暴露。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的进步落
后于日本,显出足球观念的陈旧。
我们应当看清楚这一点,防止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频繁对话证明什么?
今年春训结束后,甲A球队中青岛海牛、山东鲁能、
前卫寰岛、天津泰达、延边敖东5支球队纷纷前往韩国进
行训练和比赛,球队这么多,规模这么大,再次证明许多
球队认识到学到韩国的东西,对比赛是有用的。自然,其
中也有韩国主教练的因素。
而不久,在春节前后韩国的球队也纷纷前来中国集训
和比赛。LG队、釜山大宇、浦项制铁、全南、现代、富川
、尚武等等一大批韩国球队如同回访般选中了中国。这,
有些出人意料。
2月10日,大连万达2比2战平釜山大宇,14日又再次
战平浦项制铁。山东鲁能也在12日和14日以点球战胜现代
恐龙队。现代老虎队和全南队,也在中国遭到了败绩。
之前,就连韩国队主教练许丁茂都说,中国队这样把
目标对准我们没有什么意思,中韩的实力是相近的,互有
短长。话中透露出,对中国队无法再小视。中国的小将同
样也给他们带来压力。
这证明了什么?尽管国奥小将输给了韩国队,但毕竟
看到他们的实力已经接近对手。而国内如万达队,在俱乐
部队的水平上,其实力也与对手不相上下。
这是我们应当看到和承认的进步。还应当看到,这进
步的取得,决不是从韩国足球“描红”描来的。
同韩国足球的这种引进、交往、走出去,请进来,都
是好事,可以针对我们的不足,起到一定的转变作用。韩
国足球顽强的贴身逼抢、传接技术、不屈的精神与气势,
都是我们该好好学习的,可以说这是一种进步。但是,我
们应该站得高一些,学习人家,取其所长,扬弃所短。不
止一位戏剧大师说过:“学我者死”,细品实在有理。如
果把全搬“韩式打法”做为我们足球前进的标尺,显然是
不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