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换球
相对原始的老游戏
所谓换球,其实就是礼尚往来,两队主客场比赛你让我3分我让你3分,这不仅可以节省队员的体能,还要比各拿一分划算得多。换球虽源远流长,但“泛滥成灾”却是在2000
赛季。以甲A为例,想夺冠的和要保组的球队是不会参与换球游戏的,参与换球的主要是排名4至10名的队伍,游戏规则大体是这样的:主场赢客场输。之所以要主场赢,是为了球市,即想在票房上获利。另外主场裁判工作也好做些,不会露出大的破绽。
关于换球,在球队老总的圈子里,流行一种“足球概率论”,即每个阶段拿多少分、从哪些球队身上拿分、何时能让何时不能让等,都要经过很“科学”的测算。“一支球队一个赛季的积分,有一半是靠球员拼搏,另外的都是俱乐部的功劳,”一位在野老总很神秘地说,“在这个圈子里,如果你不换球,你就要遭到排挤,最后落入降级圈!”
不过,换球虽好,但运作不当也会吃亏。某赛季北方J俱乐部也加入了换球同盟,与之达成换球协议的有六家俱乐部(包括S俱乐部),但由于考虑欠周,他们让的六场球都集中在第一循环。主动输了六场球后,该队排名倒数第一,致使随后与之比赛的球队都在它的身上抢分,保组岌岌可危。在J队与S队比赛前,J俱乐部老总给对方老总打电话,可对方总是不接。原来S俱乐部为了与另外一家俱乐部竞争,决定背叛J俱乐部。后来J队果然输了,该队老总跑到S俱乐部所在的城市找对方算账,但还是吃了闭门羹。J俱乐部老总找朋友哭着发誓:“这个混蛋,今后一定要报复他!”
跟谁换球、如何换,一般是由球队的主教练来决定的,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朋友圈,交际也比俱乐部老总广。随着大批外籍教练的登陆,换球游戏在去年有所收敛。
②交情球
世事无常的晴雨表
在足球圈里,无论是俱乐部之间还是教练之间,都有很多的恩怨纠葛,为了报答过去朋友的恩惠,也为了给自己多留条后路,关键时刻也就“慷慨”了一把。“交情球”,成了假球的另一种模式。
2000赛季甲A联赛的保组战最富戏剧性,进入到中盘阶段就有六七支球队在为保组厮杀。有三支球队的主教练是很好的朋友,他们都是非常有名的本土教练,在联赛第一阶段,三队之间打了几场“默契球”,但不幸的是三队最后都陷入保组泥潭。联赛最后几轮,朋友之间已经顾不上曾经的承诺,各为其主的尴尬使他们反目成仇。
还是在那个赛季,一位国字号教练执教的球队战绩不佳,连续多场比赛都没有胜绩,有一轮该队客场挑战北方某队,在赛前一天适应场地时,这名国字号教头跑到对手阵营里,对其中的国脚弟子进行颇有深意的问候。但对方老总赛前得知此事后,特意警告了自己的属下,结果主队大比分获胜。后来国家队再度集中,这支北方球队有两名国脚落选,这不知是偶然,还是真的有“报应”?
③买卖球
黑暗中的罪恶交易
与“换球”和“交情球”相比,“买卖球”非常神秘,手段也更加隐蔽。买卖双方的交易甚至有些惊心动魄。
为了不留后患,打假球一般通过现金交易。打假球之前,双方将怎么让和让几个球,事先都谈清楚。为了表示诚意,“买球”方有时把装有巨额现金的密码箱带到赛场。2000赛季北方某队到南方某市比赛,结果双方打成1:1平,买方南方队的负责人于是质问北方队的一名教练:“不是说好三分吗,怎么变成一分了?”双方争吵的声音很大,最后,这家南方俱乐部把拿到赛场的钱箱又扛了回去,双方不欢而散。
不过,球场交钱毕竟人多眼杂,容易走漏风声。后来打假球者发明了新的付款方式,双方俱乐部各派一名工作人员(老总的绝对亲信),在中间人的陪同下到宾馆开房,通过电视转播“监控”比赛进程。在看电视时,双方人员都要对比赛进行详细的书面记录,有时甚至有技术统计。“双方事先约定好了,让几个球,拼抢激烈到什么程度,甚至得几张红黄牌都有规定,违背了哪一项就要扣分,也就是从交易额中扣除相应的钱数。”一位参与过假球交易的人士介绍说。“买卖球”一般都很讲信用,“否则闹出人命都无法告状!”
另外,乙级联赛中的假球更加严重。有一支乙级队实力不俗,但每年打到决赛阶段就是连败,原来其他队伍都想升入甲级,他们就是利用对手的这种心理“漫天要价”。这样的卖球专业户现在还有,他们虽然长年蛰伏在乙级,但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新浪足球彩票系列短信助您决胜千里!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