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第四节 再给汉一次机会
阿里·汉离开中国后,外界又开始"炒作"新主教练人选问题。但按照中国足协的正常工作程序,在短时间内是不会有答案的。
土帅还是洋帅?
11月25日也就是阿里·汉离开中国后的第三天,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前往泰国观看第二届世界杯女青足球赛期间,对中国队的选帅问题认为现在需要一位本土教练,能够用与球员进行沟通、而且能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他进一步解释说:"如果主教练不能用中国话与队员交流的话,他很难去激励队员了。中国队可以有外籍顾问,但当球队在场上踢球时,作为指挥他们的教练就应是一位能说他们语言的教练。当一个指令不得不通过翻译来传达、再由翻译传达给队员时,这不是一个好方式。中国足球有着美好的未来,但一切都必须通过中国足球自己的方式来解决才行。"
布拉特的这番言论与阿里·汉在离开中国前有关不懂中文的感叹有异曲同工之处。对中国足球来说,如果是本土教练执教,则根本就不存在交流问题,但在交流问题不存在后,随即会在其他方面产生问题。这些年来,国家队在聘请外籍主教练期间,曾出现过戚务生、沈祥福包括现在的殷铁生执教国家、国奥、国青的情况,他们在本土教练中属于"精英"分子,执教期间也确实曾指挥过不少经典的战役,让国人和球迷为之一振,但为什么最终依然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布拉特作出上述讲话,恐怕还是不了解中国社会的大环境与大背景,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对中国国情缺乏深入的了解。本土教练执教国字号队伍不断失败,固然有水平不够的原因,但其中更夹杂着较为复杂的社会原因。在中国现有社会制度与运行机制下,如果中国队的主教练是位本国人,则教练与足协之间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相反,如果是一名外籍教练,他与足协之间则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两种截然不同的关系,也就决定了在相同情况下处理问题的不同方式和手段,最终会导致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足球也只有足球才有民族性。"之所以说在众多体育运动项目中只有足球才具备"民族性"的特点,根本原因在于足球和其他运动项目一样有"自然属性"包括娱乐功能、内在运动规律等之外,还有着其他项目所没有的"社会属性"包括它所能产生的社会功能和效应,能在球场上浓缩反应出一个国家与社会的特征、现状。
于是,当一个中国人出任中国队主教练时,中国社会上传统的"上级与下级"、"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就很自然地被带进了球队中。在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下,出于对上级和领导的尊重,主教练就不能不暂时搁置足球的"自然属性"而更多地考虑"社会属性"。更通俗些地来说,足球运动的内在客观规律在这时就不得不让位于"领导指示"。这些年来,中国足球的实践中就已多次重复这样的情况,最典型的就是在长期集训以及放假的问题上。因而,外界在评价这些本土教练时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好人"与"听话",其实是因为这些本土教练最了解中国的国情。相比之下,如果是一名外籍主教练,对于"雇佣者"(即上级与领导)的指令与指示,常常可以采用其他办法来化解,更多地按照足球运动本身内在的规律去办事。而当"听话"这样的评语出现在阿里·汉身上时,其实我们还是在用中国人传统的思维定式去评价一个外国人,而没有考虑外国人的思维模式、处事方式。
也正因为此,在目前现行的中国体制和环境之下,寻找一名外籍教练应该说是更为理想的选择。但这并不是想否认目前国内足坛没有好的本土教练,像朱广沪或许就是未来国家队主教练一个理想的人选,可谁也不敢保证朱广沪今后不会重蹈戚务生、沈祥福的覆辙,这恰恰是中国的社会大环境、足球小环境所决定的。而且,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当年戚务生接替施拉普纳之后赢得声誉的是靠着商业比赛中的连续胜绩,而现在则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那种环境和氛围了。另一方面,当国产教练出任中国队主教练时,由于中国地域辽阔,这其中又涉及到一个"地域性"的问题,在这里就不再展开讨论。
从长远来说,中国人的事情就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但短期之内,中国队的主教练最好还是先由外国人来过渡。
形势不容我们拖延
如果我们在确定中国足球继续聘请外籍主教练的大前提下,谁来接替阿里·汉又将成为下一个话题。在答案最终揭晓前,估计中国的球迷至少还要等上一段时间。可目前的客观大形势又不允许中国足球这么等下去。
中国足协在韩日世界杯赛后开始选帅到最终教练登场,整整花了6个月的时间。虽然在外界看来,这次选帅工作所耗费的时间长了些,但当时的客观情况允许足协在选帅工作过程中更加细致些、稳妥些。韩日世界杯赛后,中国队一直要到2004年7月份才有亚洲杯赛的任务,而且当时亚足联尚未作出赛事大调整的决定。在当时的情况下,新教练上任后,有一年半的时间来准备这项赛事。
事实上,中国足协所花费的六个月选帅时间并不算长。以韩国为例,韩日世界杯赛后,荷兰人希丁克离开韩国队,韩国足协为了寻找新的主教练,从2002年7月份开始,一直到2003年1月份才找到了葡萄牙人科埃略,所花的时间更长。更何况科埃略本身就是中国足协所挑剩下的,而且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中国足协选择阿里·汉的保险系数要比选择科埃略更高,因为科埃略比阿里·汉上任时间晚3个月的,却因率队战绩欠佳较阿里·汉更早离开。
但是,这次无缘世界杯八强赛后,形势与两年多前的那次选帅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由于中国队目前在整个亚洲范围内的国际足联排名仅仅排在第9位,为能在下一届亚洲杯预选赛以及世界杯预选赛中争取有不错的分组形势,就必须争取多打国际A级比赛而且还要争取尽量取胜,尽快提高排名。这就决定了,足协此番选帅必须加快进程,但不等于无需履行必要的程序。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短时间内很难寻找到一位合适中国队的新教练。
经费成最大"瓶颈"
阿里·汉离开中国后,外界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即"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意思是中国足协为了"省钱",不愿意花钱去聘请一位好教练,而阿里·汉的身价决定了他本人并不是一位好教练,以致于足协为当初"省钱"导致最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种说法本身是不负责任,或者说还是不了解内情。
长期以来,受到舆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外界常有这样的印象:"在中国,搞足球的一定是有钱的。"根据这种印象,外界认定"作为管理部门的中国足协也一定是很有钱的"。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印象,因为足协每年的运营费用本身有限,中国队作为"中国之队"项目中的最重要的一支球队,每年的运营费用更是受到诸多限制。中国队聘请外籍教练的费用只能从"中国之队"这个项目中支出,这就决定了足协在选帅过程中根本就不可能随便支出,只能量力而行。其实,从中国足球自1992年职业化改革以来所聘请的四位"洋教练"中,我们就不难看出中国足协在聘请外教方面受经费问题制约程度究竟有多大了。这在前面已经有过详细介绍。
另一方面,外界恐怕也不是很清楚,一个欧洲教练离开本土应聘到海外去执教,正常情况下薪水一般是这么计算的:即以自己在欧洲俱乐部或国家队执教的年薪为基数,在这个基础之上至少再翻番。达到了这个数字也就是他们的心理底线之后,这位教练才可能与亚洲球队坐下来进行商谈。这并不是欧洲教练有意抬价,而是为了体现自身的一种价值,另一方面也是遵循了欧盟国家的"惯例"。常年生活、工作在欧盟国家的人,如果是离开本国前往另一国工作,首先要看的就是薪水是否翻番。而现在欧洲高水平的足球教练常常产自于欧盟国家。
阿里·汉作为中国队的第四任外教,其年薪同样没有超出中国足协当初所能够承受的心理底线。现在,外界认为阿里·汉便宜,但实际上,中国足协与阿里·汉商谈合同时,同样是在费用这个问题上,双方险些"谈崩",因为阿里·汉的年薪价码开价也超出了足协所能够承受的心理底线,后来双方采用了一种都可以接受的方式才最终敲定了协议。也许,很多人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缘何阿里·汉的薪水要比米卢高一些(尽管高得并不多)?这其中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中国足协在2002年下半年赴欧选帅时,当时的中国队是世界杯32强之一,作为一支参加过世界杯赛的球队,如果给对方开出的年薪过低,则对中国足球在整个国际足坛的形象和声誉是极为不利。正是出于这样的顾忌,足协才适当提高了薪水。
好教练未必适用
足球场上时常流行这样的一句话,"世界冠军未必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我们必须承认,在欧洲足坛,执教水平比阿里·汉好与强的教练有很多,但这些比阿里·汉好的世界级大牌教练、名帅是否适合执教中国国家队则是另外一个问题,因为"最好的未必就是最合适的。"如同给小学生找一位好老师,"大学生"、"硕士生"、"研究生"未必就能够成为一名很好的老师。
对中国足球来说,我们要一位什么样的教练?首先要给自己的综合水平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其次,一名教练是否适合中国队,不经过实践检验是永远找不出答案的。如同当年施拉普纳、霍顿两位到中国之前名气都不是很大的教练,上任之后在中国同是经过了一年的实践。施拉普纳因为率队战绩不佳,足协将他升任为"技术顾问";霍顿因为执教能力得到了认可,从国家队转而接受更为重要的冲击奥运的任务。这都是在实践中才找到答案的。
很多人在这次失利后,大谈"假如当初选帅时不是选择阿里·汉而直接选择特鲁西埃",则中国足球还不至于落到如今这一步。此话虽有一定道理,但这样的道理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之上的,而且"假设"有成功的可能,也同样存在着更惨重失败的可能。特鲁西埃在日本执教5年的时间,确实把日本队带上了一个层次。但为什么随后执教卡塔尔队却未能取得成功呢?在今年亚洲杯小组赛上,特鲁西埃首仗就率队出人意料地以1比2输给了印尼队,提前被就地解职。同是在亚洲执教,特鲁西埃执教的一正一反的例子,其实恰恰就是"好教练"与"是否适合"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更进一层意义上说,在经费允许的范围之内,选择一名大牌教练出任中国队主教练,万一同样遭到失利之后,则中国足协有可能遭受到更大规模和范围内的"指责"。这次冲击世界杯预选赛未果之后,外界一致指责中国足协是"贪图便宜"导致"自吞苦果"。可一旦花重金聘请来大牌教练后同样失利的话,外界则可能大骂"乱花钱"、"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等等。
这样的例子在此前的中国足坛并不是没有发生过,在上个世纪末,由于外界指责中国足球乱花钱,甚至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议案,要求整治中国足坛的不良现象,其中一点就是"中国足协乱花钱",等中国足协将与霍顿的合同提交给有关方面、确任霍顿的年薪才区区几万英镑之后,很多人就都不再说话了。事实上,中国奥运军团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32枚金牌、为国家和人民取得巨大荣誉之后,国内也依然有不少人质疑是否为金牌投入了太多的财力、物力?那么,我们缘何又能确保当中国足协花费上百万美元请来的洋帅肯定不会受到外界质疑呢?
也许,对于中国足协来说,负责"中国之队"项目的公司通过运作可以找来众多赞助商,共同出资为国足聘请大牌教练,但问题在于,给"洋教练"定价本身并不是由中国足协最终说了"算"了,必须要上报更高一层的国家体育总局领导批准,而国家体育总局还需要从下属各运动项目的管理中心平衡发展的角度来"拍板",如同2002年韩日世界杯赛之后,心理价位的最高限度为50万美元并不仅仅是中国足协的"底线"。
国情问题必须考虑
在聘请"洋教练"的问题上,"合适与否"换一种更为通俗的说法其实就是"是否符合中国国情"。尽管我们常说"足球是无国界的",而且也很反感动辄"国情说",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足球风格、技战术特点是完全一致的,这恰恰就是"国情"的具体体现。这些年来,中国足球的发展始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战术特点,其实恰恰就是没有在学习先进国家足球理论和水平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因而也就没有"中国风格"。
水平再高的"洋教练"到中国执教之后,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先要熟悉中国的大环境,然后再去了解中国足球本身的实际情况。尽管我们可以在这位"洋教练"到来之前帮助他尽快熟悉各种情况,但任何一个高水平的教练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即他永远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只有经过实践才会确认现实,从施拉普纳到霍顿、到米卢、到阿里·汉,无一不是如此。因而,外教熟悉情况需要时间,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两年时间。而且,这位"洋教练"很可能会"推倒重来",重新组建国家队,这就等于一切"从零开始"。但前面已经提到,眼下时间不等人,中国足球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从零开始"了,2006年,亚洲杯预选赛就将开始,2007年就将进行亚洲杯,一旦成绩不理想,洋教练究竟换还是不换?如果再换,谁再来接班?而2010年世界杯预选赛又将在2008年初开始,时间更短。如此循环,中国足球整体水平何以提高?聘请"洋教练"的意义又究竟何在呢?
一个大胆的假设
在现实情况下,我们能够改变一下固有的思路,即在选择洋教练时,再次把阿里·汉当作候选人之一、重新进行考虑呢?从感情上来说,这是一个很难接受的选择,因为中国队这次无缘德国世界杯赛,阿里·汉应该为失败承担责任。如果重新考虑阿里·汉,也意味作为管理部门的中国足协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中,"败军之将难言勇。"更何况阿里·汉还是一个外国人。
但也正因为阿里·汉是一个外国教练,在与其他外籍教练相比时,却有着其他教练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势。譬如说,阿里·汉临走之前感叹最多的就是后悔自己没有学中文,甚至在与足协领导的告别晚宴上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如果可以重来的话,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花3个月的时间去学习中文。从阿里·汉的这句话中,其实我们已经可以看出阿里·汉已清楚地知道了他与中国球员之间沟通存在着的问题。而且,在中国生活了两年之后,阿里·汉也已经逐渐了解了中国的一些"国情"。当然,其他曾在中国执教过的外教同样也有这一优势。
其次,阿里·汉已在国家队执教了两年,相比而言,对于目前国家队存在的问题很清楚,也知道了这次失利的技战术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阿里·汉在两年里已完成了选拔球员工作。一旦重新接手的话,可以直接切中要害,着手解决问题,不会像其他新洋帅那样一切从头开始,先要渡过一个磨合时期。
第三,就中国足协与阿里·汉合作的两年过程来看,足协上下与阿里·汉经常打交道的工作人员对他评价也不算低,至少无论是日常事务处理、与媒体打交道等等方面,阿里·汉都没有为难过足协,而且几乎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将他与足协之间、与中方之间、与球员之间在工作中出现的摩擦或矛盾向外界公开过。而且,从合作过程来看,阿里·汉对中国也很友好,确实是想帮助中国足球。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于是,剩下的问题就是阿里·汉技战术方面的能力问题了。要全面、客观地评价阿里·汉技战术方面的问题,决不是像外界所说的那样,简单地用"固执"、"平庸"、"用人有问题"、"临场指挥有问题"等等寥寥数语来概括,而是应该由足协组织专业人员对阿里·汉这次失败后向足协提交的总结报告结合此前在中国执教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综合评判。例如,足协当初聘请他的原因和理由是什么,在他任期两年里有哪些方面已经取得了改观、哪些没有进步?这次中国队未能完成冲击德国世界杯赛的任务,其中究竟有多少责任应由阿里·汉来承担?在阿里·汉的总结中,是否确实在技战术方面指出了这次失利的原因?而他根据这些失败的原因所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否切实可行?又有其他哪些方面是需要进一步注意的?以他过去两年来在中国队执教的实际情况和所反应出来的能力,是否能够解决现有的问题?如果再给阿里·汉一次机会,其成功的几率和把握究竟是比找一个新洋教练高还是低?等等。
中国足球需要的是一种对事业负责的态度,而不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当我们在大谈特鲁西埃执教日本队取得成功、缘何不请特鲁西埃之时,我们都忘记这样一个事实:特鲁西埃在日本执教了整整5年才最终获得了成功,率队打入了韩日世界杯赛的16强。那么,假如我们给阿里·汉同样5年的时间呢?中国足球从来就不缺乏失败的经验,但却缺少总结和承认失败的勇气,缺少一种冷静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球迷在国足失利之后,确实需要情感上的宣泄,但"宣泄"于中国足球无补、更不利于中国足球今后的建设与发展。
再给阿里·汉一次机会,等待奇迹的出现!或许奇迹就在我们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