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到过霍顿的一幅漫画,整幅画强调了一双瞪得
很大的眼睛。这应该是霍顿给人的最初印象,像斗士一样
的眼神,有足够的严谨和骄傲,但缺少轻松。一年以后,
霍顿幽默的一面开始显露,国奥队在上海比赛期间,霍顿
时不时地会幽上一默。
翻译中文霍顿来中国这么一段时间后,最熟悉的中文
除了一些最简单的日常用语如“你好”“再见”“谢谢”
等以外,恐怕就要算他手下这批球员的名字了。在向新闻
界宣布国奥队出场阵容名单时,霍顿用中文一个名字一个
名字地说,虽然只有升降两个调,但也许这是霍顿唯一一
次不需要翻译的发言。
一边说,霍顿还一边不太放心地用英语问翻译谢强:
“我的中文准确吗?”谢强给了他肯定的答复。发言结束
后,霍顿习惯性地用双手扶着下巴,静静地听谢强用比他
标准的中文将他所说的中文又翻译了一遍。
热烈欢迎也不知是什么缘故,国奥队和新闻界的关系
变得有些紧张,媒体上大量可见对国奥队,尤其是对主教
练霍顿的批评之辞。
在上海第一次和记者见面时,霍顿的开场白面对的是
在座的有许多在越南就跟着国奥队跑的记者,但是“我还
看到了一些新面孔,对你们我表示热烈欢迎。”欢迎归欢
迎,霍顿接着立刻明确地向那些新老面孔们表态,国奥队
的任务是打好比赛,国奥队的球员不能受到任何干扰。
随便他说为了更清楚地阐述自己对新闻界的态度,霍
顿举了一个例子。13日晚上9点,他一个人在球队所住的
富豪酒店喝桔汁,当时电视上正在放一个关于国奥队的专
题片,酒店服务小姐过来问他是否需要将内容翻译给他听,
他拒绝了,理由是随便电视怎么说,自己不想受新闻界的
左右,从这一点上讲,不知道比知道好。
中国太大霍顿和相当一部分记者对立的焦点是在人员
的使用上。每场比赛之后,都会有记者问他为什么不用谁
或者是下一场会不会用谁。
霍顿说中国太大,比如他挑选国家队球员,在上海人
们让他用谢晖,去成都人们让他用黎兵,到了大连人们讲
的又是王涛,总会有当地人们认为好的球员落选,所以总
会有抱怨声。现在的国奥队中他一旦某场比赛不用某名主
力,也肯定又会有人质问他为什么不用。
祝福越南在战胜越南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越南队主
教练很客气地向国奥队表示祝福,希望国奥队在以后的比
赛中顺利出线。轮到霍顿发言时,他也没有忘记祝福越南
队,不过特别祝福越南队在和朝鲜队的比赛中有好运,这
样国奥队在后面的比赛中会更加轻松。
事实上,这个祝福成了最致命的武器,越南队后来逼
平朝鲜队,使国奥队提前一场获得九强赛入场券。
球要靠踢精心备战比赛的朝鲜队在大胜缅甸队后找到
了信心,由于在河内比赛时他们在少一人的情况下仅一球
小负国奥队,而净胜球数又在向国奥队接近,因此他们的
主教练认为国奥队只是一只“纸老虎”。
对于这种说法,霍顿认为教练员有时在赛前会给自己
打气,这样说只会让记者感兴趣,因为有故事可写,但不
会影响到国奥队。比赛的胜负是要靠球员在场上踢出的来,
而不是教练在场下说出来的。
没有新闻每次霍顿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时候,都会在自
己发言结束后表示欢迎记者提问,他将尽自己的全力回答。
但由于在上海的比赛实在已经没有任何悬念可言,以至于
霍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不得不表示,因为这两天没有任何
新鲜的事情发生,所以他也没有办法说出任何新鲜的内容。
总是不行6比0大胜缅甸队后,霍顿面对的是这样的问
题,“是不是你的对手太弱了?”霍顿表示不管记者怎么
想,他希望自己的球员在对待胜负得失方面,不要总感觉
怎么都不好,输了说你不行,赢了说对手太臭,赢两个球
有人会说少,赢十几个又会有人说对手太弱。
总是处在一种批语的状态中,对球员不是什么好事。
输了不行,赢了不行,大比分赢了也不行,到底怎么才行?
我没辞职近一段时间关于国奥队的假新闻出了两个,
一个是舒畅、李蕾蕾要离队,另一个则是霍顿辞职,并且
据说已经得到了领队李晓光的确认。
霍顿在新闻发布会上很认真地告诉记者:“我没有辞
职,我仍然在很好地干着自己的工作。”而按照以前霍顿
的习惯,对于这样的不实之辞他都是装做看不见也听不着,
根本不搭理的。
GOODMORNING中朝之战的胜利,同时也宣告国奥队结
束了小组赛的全部比赛。一些随队的记者也许真的感到累
了,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终于有人不支开始打瞌睡。
这让在台上讲话的霍顿给注意到了,他很客气地和台下正
处于半梦半醒状态的记者打招呼“GOODMORNING”(早上
好)。
其实霍顿的一些幽默并不让人觉得可笑,因为它是灰
色,这些灰色幽默的产生绝大多数是因为一些绕着弯子给
人下套的提问。但愿以后霍顿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让人轻
松一笑的幽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