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 体育沙龙 | 国内足坛 | 评论 | 国际足坛 | 综合体育 | 视频直播 |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 | 甲A竞猜 | 奥运足球预选赛 |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国内足坛 > 《足球》报 > 新闻报道
 


严益唯:霍顿很[反常]

http://sports.sina.com.cn 1999年9月27日 15:21 《足球》报

  与以往集训不同,国奥队主教练霍顿这次在上海备战九强赛 有一些反常的举动。透过这些反常现象,我们或许可以发现一个 更真实的霍顿。

  镜头一:本月9日在日本观看守韩国队的热身赛之后,霍顿 提前一周只身“潜”入上海,期间一直未露面,甚至连翻译都没 带,直到13日给一些足球教练和教授授课才公开露面。

  画外音:以往集训前,霍顿总是要顺道观看一下甲A或甲B的 比赛,但这次霍顿没有去现场观看11日和12日浦东队和申花队的 两场比赛。他除了视察训练场地外,大部分时间都在馆房间里研 究韩国队比赛的录像。

  推论:霍顿实际上对大部分队员已有很清楚的判断,集训前 已有大致的人员框架,所以他没有再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队员在 联赛中的表现。由此可见,最后这次集训更主要是战术演练和调 整骨干队员的状态,确定最后名单倒不是这期集训要解决的主要 问题。另外,霍顿的深居简出也说明他对韩队极为重视(这不知 是不是与他观看了韩国队热身赛有关),远非他在公众场合表现 出来的那么轻松。

  镜头二:17日,霍顿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中国国奥队实 力东亚第一、韩国队第二、日本队第三。

  画外音:霍顿的这番言语有些出人意外,以前他只是笼统地 称这几支国奥队在亚洲一流。大赛在即,霍顿的言语犯了中国人 “话不说满口”的古训。

  推论:霍顿是以他的方式在为大家鼓劲。不管是不是真话, 有一些可以相信,那就是这位英国人已破釜沉舟。或者说在霍顿 内心,对他来说即将到来的九强赛只有一个选择:出线!这让人 想起了当年徐根宝的那句“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的名言, 不同的是霍顿的表达方式更耐人寻味。这不知算不算是霍顿的高 明所在?

  镜头三:18日上午的公开课中,有球员在训练间隙擅自去场 边喝水。招来霍顿的大声喝斥。

  画外音:这是记者第一次看见霍顿公开向队员发这么大的火。 现在很多国奥队员都空前自信,有时会在不知不觉中放松对自己 的要求,霍顿意外的大怒,对队员无疑是一种清醒剂。

  推论:霍顿太了解自己的队员了,他知道在适当的时候给大 家敲敲警钟,这对于一个渴望胜利的主帅来说,其实不容易做到。

  镜头四:18日晚,全队都到上海第一高楼、88层的京茂大厦 观光去了。霍顿一个人在酒店的西餐厅看报纸,但看样子他的心 事又不在报上,低头在想什么。

  画外音;霍顿以前在训练场之外,很风趣,经常主场与酒店 的服务生以及相熟的记者打招呼。而这次集训,老霍有点“闷”, 不像以前那样经常与大家说笑,反倒看见他在休息时凝神苦苦思 考的样子。

  推论:大赛前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霍顿在给队员减压的同 时,自己正在随更多的压力。这是一个聪明的做法,而且是一种 勇气的体现。同时,我们不难发现,韩国队的实力绝不是霍顿放 言的那样不如中国队,霍顿实际上极为重神这个对手。

  镜头五:上周五晚,霍顿圈定了10月1日赴韩国的21人名单。 这时离3日的比赛还有将近十天。

  画外音:按照霍顿的惯例,他一般要到比赛前才公布参赛人 员的名单。按理这次霍顿应该在出征前再公布赴韩名单。

  推论:霍顿之所以召集这么多人参加本期集训,主要是为了 准备与科威特的两场热身赛,由于第二场热身赛,由于第二场热 身赛并不是霍顿的意思,所以才在计划外多找了五六名队员集训。 热身赛结束,这些人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实际上,再次证明霍顿 本期集训前就对最后名单大致有数,而不是通过全程集训来临时 确定人选。

  镜头六:最后的名单是21人而不是18人,后卫只有6人。

  画外音;最后只有18人参赛,霍顿带21人,是为了保证赛前 正式报名时有选择队员的余地,也说明一些队员霍顿一时还无法 取舍。

  推论:据了解霍顿一向很器重卞军,但一方面卞军状态不太 好,另一方面中方教练组更趋向选择李毅;霍顿确定陶伟的主力 位置,实际上也有很大程度上是中方教练组的建议。从这两人的 去留说明,霍顿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固执。




热点专栏 --> 奥运预选赛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国内足坛 > 《足球》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