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 体育沙龙 | 国内足坛 | 评论 | 国际足坛 | 综合体育 | 视频直播 |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 | 甲A竞猜 | 奥运足球预选赛 |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评论 > 体坛周报 > 新闻报道
 


谢斌:霍顿真的独断专行吗?

http://sports.sina.com.cn 1999年9月27日 22:08 体坛周报

  九强赛开战在即,关于国奥队的说法较多,尤其是对主教练 霍顿。有人指责其独断专横,也有人指责其大权独揽。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对各种意见本身不想多加评 论,只是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否我们每一个人所说的、所评 论的,如果霍顿全听了,那他就不属于“独断专横”、“大权独 揽”的教练了?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霍顿真的听了,万一出 了问题,该谁负责任?我们不会忘记“5·19”的教训,当年 中国队失利后,球迷、媒介口诛笔伐,一致意见是:曾雪麟耳根 太软,报纸说赢两球不算赢,他怎么就信以为真?我们更不会忘 记1992年奥运会亚洲区六强赛前,徐根宝迫于媒介压力,出 征前将彭伟国、胡志军等广州球员招入队中的那一幕,而失利之 后,这居然成为了徐根宝的“罪状”之一。

  假设再次出现一个“曾雪麟”或是“徐根宝”,相信看球者 或者是议论之人仍会很轻松地说上一句:谁叫你听的,我只是说 说而已。就像前不久的某报状告中国足协一事那样,当事记者承 认说过“某某要退出国奥队”的话,但紧接着就是一句:“我是 说了,但谁叫那些记者写成文字的?”颇让人哭笑不得。笔者 无意挖苦或讽刺那些对霍顿不抱好感的人,只是当我们在作出某 种判断时,我们更需要的是冷静。常说中国足球的最大问题就是 “好了伤疤忘了疼”。那么,我们在指责别人、指责中国足球的 时候,是否扪心自问过:自己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把数 年前或者更近一些,或者就把十强赛前报纸的评论翻出来看一看, 也许会有惊人的发现:现在的说法与那时差得不多!只是对象由 戚务生换成了霍顿而已。当初戚务生不用彭伟国,招致了一片骂 声;如今霍顿认定张效瑞打替补更适合,招致的仍是一片骂声。 当初戚务生设定前腰、后腰战术,遭到一片斥责声;如今霍顿坚 持用442阵型,于是又有人坚决反对,责问为什么不用前腰、 后腰战术……也许,霍顿对付这种责问采取的处事方式是对的: 反正我看不懂中文,爱说什么就说吧,我只要对这支球队负责就 行了。事实上,在中央电视台最近播放的《在路上》的电视纪录 片中,我们已经看到曾雪麟和徐根宝对当初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 是多么的后悔。

  再退后一步,霍顿是否真的像外界所传说那样“独断专横” 、“大权独揽”呢?比如最近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敖东队队员郑东 七等人无缘国奥队一事,事实真是是像外界所宣传的那样霍顿对 敖东队另眼相看吗?另外,用谁不用谁、确定最终名单等等问题 难道真的像外界所传说的那样完全由霍顿一人说了算吗?他真的 一点都不民主吗?这些事情,不要说球迷,就是记者也很难了解 真相。那么,我们在并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就断定霍顿固 执己见、独断专横,是否也有些盲目或者是盲从呢?




热点专栏 --> 奥运预选赛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评论 > 体坛周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