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 体育沙龙 | 国内足坛 | 评论 | 国际足坛 | 综合体育 | 视频直播 |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 | 甲A竞猜 | 奥运足球预选赛 |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国内足坛 > 体坛周报 > 新闻报道
 


国奥先遣组汉城行

http://sports.sina.com.cn 1999年10月1日 13:28 体坛周报

  9月27日一大早,由领队李晓光和助理教练朱广沪组成的国奥队赴韩先遣 组从上海出发前往汉城,一是观看日韩国奥队对抗赛第二回合,二是考察汉城方面的场地、住宿等情况,为10月3日与韩国 队的决战作好准备。

  到机场迎接两位教练的是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文化处工作人员沈晓刚。他此前已经帮助国奥队联系好了汉城希尔顿饭店 。在办理入住手续时,酒店方面才与他们打招呼说:“9月28日、29日两天,酒店内的房间已经全部预订出去了,两人只 能先搬到其他酒店,待30日再返回。”这令两人颇感不快。经沈晓刚交涉,两人才得以入住。

  冒充记者探军情

  9月27日,因担心路上塞车,李晓光和朱广沪下午16时30分就离开了酒店前往奥林匹克体育场。一路上,两人 计算着里程和时间,从酒店到体育场的里程为16.75公里,时间约需32分钟。

  两人进场的门票早就委托中国驻韩使馆的工作人员买好了。为了能看得更清楚,两人想去记者席观战。但在通向记者 席的路上,遭到体育场工作人员的阻拦。朱广沪情急之下,指着随身携带的一本笔记本。对方也不明白朱指导讲的是什么话, 就放朱指导进去了。

  由于此次考察的任务中有一项是考察场地草皮情况,朱广沪指导便把记者的记者证戴上,大摇大摆地走下了记者席, 进入球场内。记者和李晓光坐在记者席上相视而笑。

  根据霍顿的要求,朱广沪先是步量了球场的长度和宽度,结果分别为106米和68米。随后,他又仔细察看了球门 两侧草皮的情况。当他从主席台右侧起围绕着球场走了一圈来到主席台左侧角球区时,遇上了应邀前来执法的中国裁判陆俊和 孙葆洁。据陆俊事后介绍说,当时他和孙葆洁看见朱广沪后感觉面熟,但就不敢认,“中国队教练怎么可能出现在比赛现场内 呢?而且胸前还挂着记者证。”但到后来朱指导与他们打招呼时,他们才相信这是真的。

  李晓光和朱广沪见韩国队进场开始作准备活动,便指示记者下场赶紧拍照,嘱咐最好把队员一个个地都拍下来,以便 回去后逐一核对。记者便领命奔进球场,对韩国队队员实施“紧逼”。回到记者席,记者看到了来自国内的两名记者正在与李 晓光、朱广沪打招呼,甚至提出采访。周围的韩国记者很快意识到了什么,便向两位中国记者打听来者是何人。而这两人居然 告诉了对方,于是,不下十位韩国摄影记者把镜头对准了李晓光和朱广沪。本报与韩国的汉城体育报一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 系,到现场采访的汉城体育报同行就坐在记者后一排,此前,记者对他们撒谎说李晓光、朱广沪坐在二层看台。真相大白,记 者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更糟糕的是,一位负责管理记者的韩国工作人员在比赛开始前找到了记者,问:“你是不是来自中国?”记者说是。 “你身边两人是干什么的?”记者连忙称:“都是记者,一个报社的。”边说边拿出了记者证。李晓光说:“别理他,他要敢 赶我们走,我们就索性坐到主席台上去,我看他们能拿我们怎么样。”

  回到饭店,李晓光与朱广沪两人便开始根据霍顿提出的几点要求进行商讨,并起草“韩日对抗赛的报告”。报告中, 两人对韩国国奥队在比赛中的定位球处理、长短传情况、阵型变化等详细作出了说明。待报告全部写完并传真至上海东亚富豪 宾馆时,时间已经是汉城当地时间凌晨1时左右。随后,朱指导还不放心,特意打电话到上海,与翻译谢强取得了联系,询问 是否收到传真。当谢强告诉他队员大多看了NHK电视台比赛转播时,朱指导意味深长地说:“是不是更有信心了?”

  此时?本报记者宋青云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拿到了两盘录像带,一盘送到了朱广沪手中,另一盘则由陆俊第二天转带 回了中国足协。朱指导在收到录像带之后,再次观看了比赛的录像,至躺下睡觉时,已近凌晨4时。

  朱广沪直闯虎穴

  9月28日,李晓光和朱广沪在沈晓刚的陪同下,与希尔顿酒店公关部经理展开了一番讨价还价,落实酒店的房间、 会议室、就餐等事宜。29日上午,两人还会晤了韩国足协的有关人士,就双方对等接待问题进行了商讨。

  29日下午15时30分,韩国国奥队在韩国足协的米萨里训练基地进行操练。记者将此消息转告朱指导后,他立即 提出前往观看。当朱指导赶到训练基地时,韩国国奥队已结束了准备活动,正开始8对8的分队对抗练习。在这次分组对抗中 ,韩国队的训练完全是针对中国队展开的。但很显然,韩国队没有意识到朱广沪会在此时突然出现在训练场边,许丁茂根本就 没有抬头,仍一心一意地指挥着队员进行操练。而朱指导也不作掩饰,直接坐到球场边观看起来。韩国足协技术委员会委员长 南大植很快便意识到来者很可能是中国队的“间谍”,马上走进球场内对许丁茂耳语了几句,许丁茂随即改变了训练内容。

  朱指导对记者说:“看来,韩国队还是准备以边路为主。他训练内容再改,本质还是没有变化。”随后,他逐一核对 了球员所穿球衣与韩日比赛时韩国队员所穿的球衣,说:“都改了,但从踢球动作来看,还是能认出队员来,10号李官雨变 成了22号、11号崔哲宇变成了7号……” 当然,他最关心的还是韩国队人员是否会有变化。

  17时20分左右,许丁茂和南大植离开训练场,前往足协召开技术委员会会议,讨论韩国队人员变化的问题。朱指 导对记者说:“赶紧叫你们小宋盯住,一有消息马上通知我。”事实上,29日的韩国报纸就已刊登出高钟秀和金殷中等很可 能重返韩国国奥队的消息,朱指导说:“我倒希望他们人员大变,一是说明许丁茂位置开始不稳了,韩国人心里没底;二是距 离我们的比赛没几天了,阵容再作调整,对我们自然有利,他们要在几天内就完全把阵容、战术演练好,难度不小。当然,如 果这两人真的入队,对我们的后防压力会更大,因为就所了解的情况来看,这两名球员的攻击能力特别强,尤其是左路的高钟 秀,他正好对上郑智,郑智助攻可能会受到抑制。”马德兴




热点专栏 --> 奥运预选赛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国内足坛 > 体坛周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