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随着昨天上午20多分钟的简单训练的收场,第12期国家队“飞行集训”已经画上了句号,国脚又要投入到联赛的搏杀中。米卢的雄心壮志无从施展,国脚们合不上拍的实际能力使得本期集训中的国足战车一直在原地打转。米卢的训练更像是一位“孩子王”在带领大家做游戏。 整体与局部间的摇摆 米卢在本次集训开始前就设想好了,要利用这长长的10天来好好抓一下国家队的整体阵型。从进入正式训练的第一堂课起,米卢就做起了这方面的努力,但是他的每一次整体阵型保持训练队员们只能把他的整体站位意图贯彻10分钟左右。米卢曾反复把他的观点讲给国足队员们听,即:前锋、前卫、后卫三条线彼此间的距离应保持在15-20米之间,每条线上的队员间的彼此距离不能超过6米。但是有一次当米卢气愤地要求队员“定格”时,人们发现队员们的整体站位竟然如一盘散沙,前锋线上的李金羽和王涛间的距离基本上相当于球场的宽度,在他们身后足有40米远的地方才可以看到前卫线的队员,而后卫线队员则几乎和前卫线队员贴在了一起。这种情形下,米卢只好另想办法。 “拴蚂蚱”于是便成了米卢强化局部站位的别出心裁的手段。他用一根长长的弹力带把前卫线的四名队员按6米间隔拴在一起,对后卫线也如法炮制。然后便利用前锋队员的左右传球牵动起了这两条线的“集体跑位”。在弹力带的束缚下,队员们想不“同进共退”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这期间,如果隐去白色的带子的话,我们就会看到跑位协作达到了世界水准的一条前卫线和一条后卫线。 可是米卢的想法未免有些太天真了,他认为只要把局部练好了,那么把他们组合到一起就定会是一个良好的整体。可事实却是,当把拴在队员们腰间的带子撤掉后,场上呈现出来的竟然又是同以前一样杂乱无章的跑位,米卢显然过高估计了中国球员的可塑程度,而且他以往的飞行集训时间短人员变化大,很难让来自不同俱乐部的队员形成真正的默契,各自为战的习惯根深蒂固,而这恰恰是追求整体阵型的最大忌讳。 技术和战术间的矛盾 在为国家队制定战术时,米卢坚决地向队员们灌输起了“走边路”的观念。只有技术足够过硬的球队才敢于注重中路进攻,技术粗糙的球队打边路才是上策,因此,米卢的战术本身还是很有针对性的。 米卢已经把他的“边路进攻”思维具体成了几个套路,但就是在任务已经简单到了把这几个固定套路演练纯熟的地步时,国脚们还是给米卢出了个大难题。米卢发现他布置下去的进攻套路总也打不流畅,队员们在基本功上的欠缺使得某一套路往往会在演至半途时失败。最基本的两条边之间的左右大脚长传就让米卢头疼不已,因为队员不是传球传得太“离谱”,就是接球接得一塌糊涂。若是从正常角度衡量,国脚们的传接球功夫还算可以,但是由于米卢的战术太过“简单”,所以对传接球的质量要求也就分外高一些:传球误差要在一米之内,接球队员接下来的球要可以直接转入到下一个动作中去,无须再做调整。国家队的队员们居然达不到这个要求。因此米卢不得不经常把一堂训练课三分之二的时间拿出来让国脚们练习颠球、长传、接球,而且这期间米卢还得不停地作着亲身示范,这个时候米卢这个国家队主帅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足球学校少儿班的教练。 用10天时间提高基本功也着实不会看出什么显著效果。比如米卢曾经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教给队员们的一招基本功:在反向传球时,要用一只脚接球,用另外一只脚传球,这样动作就会连贯从而节省时间。但是在刚练过之后的一场比赛中,除了邵佳一之外再没有一个队员按米卢教的去做,所有人都是用自己的习惯脚先接球,然后垫一步之后再继续用这只脚出球——米卢的努力收到的成果近似于零。一直到集训结束,国家队也没能把一套进攻路数演练纯熟,当然,米卢牺牲掉的战术演练时间虽然被用于教国脚们练习基本功,但也没能收到相应的效果,在顾全战术与细抓基本功之间的左右徘徊,使得国家队的这次集训又成了一次无奈的叹息。邱国栋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