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增发:独门训练法保持状态 选择合适时机复出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10:22 东方体育日报 | |
![]() ![]()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戚增发有许多听上去有点怪的观点,但他总能把你说服。比如,与戚增发同时出道的球手普遍觉得自己起步太晚,而他却笑呵呵地说“不算太晚”。在他看来,从13、14岁开始系统训练是最理想不过了,而在那之前打高尔夫球,纯粹是为了培养兴趣和感觉。 戚增发学高尔夫之前是赛艇运动员,与他的情况差不多的还有练标枪的张连伟和打棒球的朱彤彤。戚增发深信,在不同项目中的长期专业训练已经在他们身上打下了永久的烙 “千万不要学张连伟,张连伟是学不像的。”戚增发这样告诫后辈球员,“他练标枪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自己的发力方式。如果你硬要去学,也许能把他的动作复制下来,但肌肉系统是无法复制的,这就是许多学张连伟打球的年轻球手最后都失败了的原因。” 戚增发的儿子还不满10岁,每隔一两个星期,他都会带儿子去打球。戚增发当然希望儿子能成为比自己更优秀的职业高尔夫球手,但他不愿强求儿子走这条路,正如他自己的父母当年也从不强求他做什么一样。除了打高尔夫球,戚增发近来很少有时间陪儿子,他把时间都花在复出后的练习上,偶尔下一两盘国际象棋,就是父子俩在家中难得的共同消遣。 旁人眼中的戚增发是有点怪,常去的那家健身房的教练就看不懂他的路数。戚增发的健身计划全是自己订的:“刚去那里的前三周,我连一片杠铃片都没有碰过,健身教练说从来没见过我这样健身的。” 对这种“独门”训练方式,戚增发也自有解释:“高尔夫运动对身体柔韧性的要求较高,只有当技术、柔韧、体能等综合因素调整到最佳时,才能把自己的水平尽可能发挥出来。我为自己订的训练计划一开始以柔韧训练为主,到后面再着重练体能、技术和心肺功能,整个冬天就练这些了,至于实战要等到今年三月。” 按照戚增发为自己定下的进度表,今年上半年他会多参加在上海及周边地区举行的比赛,下半年再慢慢赴国外赛事发展。能拿到什么样的成绩,戚增发没有想过,他只是说:“从1989年到2001年,我总共拿了十几个第二名,离冠军总是只差一口气,反正这‘千年老二’我是不想再当了。” 经常开怀大笑的戚增发其实是个细心的人,他觉得自己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复出时间。在一年多没打球的时间里,戚增发一直在观察,他说:“近一段时间,许多国际球具厂商对上海这个市场都越来越重视,我预计在两三年后,上海就将成为全中国最大的高尔夫市场。高尔夫行业的高速发展,是我再出来打球的原因之一。” 作者:本报记者 袁汉(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