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7时,辽足在距离京城十几公里的郊外封闭“基地”,正式开始了一项基本能力的培训。一位从北京某大学聘请来的专业外语教师和球队当中受过专业培训的外语翻译分别向队员们介绍了培训的提纲,并确定在日后的时间里逐步教球员们一些更专业、更实用的东西,以应对在比赛和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情况,以便球员们能够认清形势冷静面对。
培训班一共分成初级班和提高班两个班,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精通英语的助理教练李树斌负责统筹,于明负责组织。目前到初级班上课的球员超过了20人,到提高班的有5人。在提高班当中,李尧和王亮曾经专门聘请过外语家教学习了一段时间,陈洋、大羽等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他们的能力要稍高于初级班的队友。而为他们上课的是北京某大学的专业讲师,辽足以月薪2500元聘请他每周给这五六个队员上3到4节课。初级班则由队内的翻译小王负责,每周4节课,有时还要根据情况加量。
“老外说什么我们一个字也听不懂,我们出国之后,我们说什么老外也听不懂。如果他们能听懂我们说什么,我们就不再任人宰割了!”一位队员向记者讲述了他认为学习外语的重要性。他透露说,自己曾经在比赛中与对方的外援冲撞,后来人家用英语向我问候,我还以为是向我挑衅,结果差点动起手来。后来我想说点什么都说不清楚,只能一个劲地“SORRY,SORRY”,这样的确很丢人。一位主力球员则表示,平时队里也流行用一两句外语打趣什么的,但是始终没有正规地接受过培训。如果将来出国踢球,连对方给我的合同都看不懂,不是要吃大亏,而且到了谋生的球队无法交流,对发展也十分不利。
在辽足一度很流行赵本山的小品,那几句“饭已OK了”和“下来咪西吧”被活用到他们的训练和生活中。走廊里相互一见面,“你今天OK?”对方也是一句,“我很OK!”一位队员告诉记者,这都是平常闹着玩的,谁也没有认真地学习过。在俱乐部成立学习班之后,他还劝同室的队友加入初级班跟他一起学习,这样两个人平时就可以用外语对话了,可以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大家如果都学了,语言环境就好了,学习的热情也会更高涨。”
辽足俱乐部在搬到北京这个国际化都市之后也一直想改变自己“土气”的形象,从外观到内涵上争取国际化。俱乐部董事长曹国俊更是野心十足地设想在未来5年内将俱乐部建设成为亚洲十强俱乐部。与老外打交道的机会显然不少,不会外语也一定会吃苦头。另外,俱乐部一直设想包装球队的明星球员涉足娱乐圈,拓宽俱乐部的经营领域,外语对这些球员们也十分重要。
另外,由于辽足刚刚迁移到北京,球队又驻扎在比较偏远的市郊。所以球员们的业余时间相当枯燥。为了缓解球员们的压抑感,俱乐部一直在寻找一个健康的方式安抚球员。最近,俱乐部松了口,可以在比赛结束之后放一些球员回家探亲,但是人数被严格限制。一般这些获得回家机会的球员在比赛结束当晚乘飞机回沈阳,周二乘早班飞机回队报到。俱乐部总经理程鹏辉表示,如果大量地批准球员回家,必然影响球队的正常训练和比赛。因为这些队员在沈阳的朋友很多,难免疲于应酬消耗体力,个别地放回去这种几率就减少了。现在俱乐部又想出了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组织球员学习外语。(刘志向)
本新闻为辽沈晚报独家提供给新浪网,其他网站如需转载、改编,需与新浪网直接联系。
新浪足球彩票系列短信助您决胜千里!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