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肖凡9月8日印第安纳波利斯述评 时隔10年,中国篮球走向世界的征途却像是兜了一个圈子后回到原点--10年前也输安哥拉12分。与进步中的阿根廷、新西兰和西班牙相比,中国队似乎缺了太多必需的元素。
外线缺人才
世锦赛期间王非最为什么犯愁?至少挂在他嘴边的是“组织后卫”。从技术指标衡量,中国队每场18.6次助攻在16支参赛球队中排在第五位,但真正由两名组织后卫郭士强和刘炜贡献的只有4.2次,而两人每场合计多达5.4次的失误,则会让对手屡屡不劳而获。
可是当对手将攻击目标无一例外地选准这一位置时,王非还是得横下心来打这两张牌,因为放眼国内,他实在找不出合适的替代人选。更有甚之的是,在印第安纳波利斯观摩世锦赛的国青男篮主帅张勇军,也流露出准备调整组织后卫的想法,哪怕这种选择是“矮子里面拔将军”。
谁该为这种现状负责?这肯定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因为三四年前李晓勇尚在国家队挑大梁时,篮球界已经为“组织后卫荒”而忧心忡忡。遗憾的是,三大中锋筑就“移动长城”的光环暂时遮盖了后卫短缺的黑洞,悉尼奥运会前本来担当攻击后卫的郭士强改打组织后卫,实际上已经暗示了中国篮球将要面对的尴尬局面。
那么又该怪谁呢?一个中锋只需要两、三年时间雕琢就可以崭露头角,培养一个组织后卫则最少需要8年时间,而始于王治郅的“巨人热潮”曾经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中国篮球只要在身体条件上达到世界级水准,竞技水平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于是乎,上行下效的国内俱乐部也开始将注意力完全放在挖掘“小巨人”之上,本应作为核心的组织后卫培养工作却聊胜于无,直至如今成为水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打法缺理念
打得最好看的是阿根廷队。
吉诺比利算得上是球星,但阿根廷绝对不是一直依赖球星的球队,他们秉承欧洲风格,攻防时牵一发而动全身,配合强调速度与合理性,让人重新醒悟了篮球首先是一项集体运动。可惜的是,谋求接近世界水平的中国男篮恰恰欠缺的是这一课。
在打入世锦赛复赛的球队中,中国队的整体攻防质量令人失望。尽管这其中有后卫能力的因素,但中国队在进攻中缺乏足够的掩护跑动、进攻过于凝滞,有时不得不依赖个人的即兴发挥,而阿根廷队头号得分手吉诺比利每场也不过有16分入账。此外,中国队整体防守缺乏严密性,每场比赛对手的三分球都能达到两位数,每场91分的失分在12强中也是排在倒数第一位。
曾经以“快准灵”和集体配合立足的中国篮球,近年来加快了与世界篮球潮流融合、特别是向美国篮球学习的步伐,但这种对先进理念的理解有时又仅限于表面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身体条件无法与美国球员相提并论的前提下,中国篮球一定程度上完全可以借鉴欧洲篮球的经验,去年的大运会上南斯拉夫队就曾给中国队上了一堂意义深刻的教学课,本届世锦赛与几支欧洲球队交锋,中国队的感受应该更加清晰。
指挥缺经验
作为中国队主教练,王非在指挥调度上有没有值得推敲之处?
这一点恐怕王非本人也不会否认,至少在指挥球队参加世界大赛上,他也是一名初出茅庐的新兵。王非重掌国家队帅印时的一个优势是他在NBA留学的经历,因此在临场的用兵调度上带有明显的NBA痕迹,比如说换人上的频繁。但中国队的换人通常很难见出效果,甚至有时候队员刚刚上去还没找到感觉,却又被换下场休息。
以篮管中心为中国队定下的“锻炼新人”基调来看,如今取得的名次并不算太离谱,但是如果认真考核一下比赛的内容,就发现情况并非如此。陈可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说过“我们上场的任务就是给老队员传传球”,最后一场对安哥拉时,王非又宁愿重用老将刘玉栋,而将杜锋、朱芳雨这些新人闲置在板凳席上,这难道符合锻炼新人的初衷吗?有心人不难想起,10年前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队同样是负于安哥拉队获得第12名,但当时尚是新人的胡卫东、巩晓彬、孙军等人却被放手一试,两年后正是这批队员进了世界八强。
联赛缺防守
CBA推行职业化已有7年,从技战术角度讲,近两个赛季露出的一个苗头不能不说对国手们世锦赛上的表现有所影响——重攻轻守。上赛季总决赛动辄就打出110分以上的高分,与其说双方的进攻威胁大,倒不如说对手的防守有效性不够。
而防守从来就是CBA球队的一个弱项。当年八一队曾经靠着紧逼防守所向披靡,虽然其他球队后来渐渐适应,但在自身防守体系的构建上仍未接触到真正的高水平。中国队的两名后卫郭士强、刘炜在国内的控球能力已是出类拔萃,但在世锦赛上却常常被被抢断,因为对手的防守能力远远超过CBA。从这点来说,CBA联赛并没有随世界篮球的潮流而行。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