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中国队在上半场“意外”地先失一球的绝境中,“置之死地而后生”,在下半场连入5球,以5:1战胜印尼队,基本上提前实现了小组出线的“最低目标”。比赛结束后,米卢也难以抑制自己内心的激动,表现得颇为兴奋;这与其在比赛中上半时那种紧张、焦急的心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这场比赛的胜利似乎应当使米卢摆脱因前两个客场中国队状态低迷而出现的信任危机 ,也似乎应当使其日后执教中国队的道路变得更为平坦、从容,然而,实际情况可能恰恰相反,5:1的大胜反而给米卢出了足以令其倍感头痛的一道难题--坚持4—4—2,还是启用3—5—2?
5:1大胜印尼队,中国队下半场果断将4—4—2阵型改为3—5—2阵型被舆论认为是反败为胜的“关键”。而且,以3—5—2阵型出战的下半场,同时被舆论认为是近期中国队踢得最好的45分钟。
实际上,自从去年亚洲杯前后,已经有为数不少的人士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对中国队应改打3—5—2阵型提出了建议。其中,以霍顿亲笔撰写的《中国队可以尝试3—5—2阵型》一文最具代表性。霍顿当时最大的一点理由是:中国队目前同时拥有范志毅、张恩华和李伟峰3名亚洲范围内“最好的中后卫”,在4—4—2阵型中,3人又难以同时出现在场上,因此,改打3—5—2阵型恰好可以弥补这种遗憾。
要知道,霍顿本人可是对4—4—2阵型最为推崇倍至的,甚至在其执教国家队和国奥队的一年半时间里,无论舆论如何反对,他一直都不曾放弃使用过这一阵型。应当说,霍顿站出来建议中国队改打3—5—2阵型,肯定不会是轻易地“信口开河”,虽然是切实的“有感而发”。
但是,米卢并不为所动。自从其去年3月中日对抗赛正式执掌中国队帅印以来,直至中印之战的上半场,大大小小的杯赛、对抗赛、友谊赛也有了30余场,除了去年3月底中南对抗赛首回合客场比赛等极少数的比赛使用过4—5—1阵型之外,剩余的比赛,他无一例外地为中国队排出了4—4—2阵型。而4—5—1阵型只不过是4—4—2阵型的一种“变种”,其中后场两条平行线的8人防守体系并没有丝毫的改变。即便今年2月“泰王杯”决赛前20分钟便被瑞典队打入3球的情况下,在后70分钟比赛时间里,米卢仍然没有对4—4—2阵型做出任何改动。
就在中印之战前夕,当记者试着问其是否考虑过改换阵型时,米卢除了重复着“足球比赛阵型并不是最重要的”之外,还着重强调了“无论对手是谁,我们都要坚持自己的打法(阵型)”的观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两周前中国队客场仅以1:0艰难取胜马尔代夫队之后,包括范志毅在内的多名国脚已经公开或半公开地发表了“中国队应当改打3—5—2”的言论,但米卢仍然对此充耳不闻。
于是,中印之战赛后,有关中场休息时,究竟是米卢主动提出变阵,还是由别人(中方教练或队员)提出来,米卢迫于形势压力而“被动”变阵,便成为了一大疑问。
某中方教练在与记者谈及此事时,“闪烁其词”地称这是米卢与中方教练“协商”后“集体智慧的结晶”。显然,他是想遵循阎世铎提出的“米卢核心”的指示,竭力维护米卢在国家队身为“核心”的权威。明眼人都看得出来,“3—5—2”肯定不会是米卢主动提出来的——毕竟,“3后卫”与“4后卫”阵型在本质上有着太大的区别;而且,米卢一年多来没有一次尝试使用过“3后卫”阵型。
一天后,当国内各大报刊纷纷在对中国队“3—5—2阵型大书特书时,米卢又出人意料地出来“纠正”说:中国队下半场打的是“3—4—3”而并非是“3—5—2”!
这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滑稽”在“3—4—3”与“3—5—2”之间惟一的区别只是将位置靠前的祁宏是算作前锋还是看作前腰——
显然,米卢潜意识里无法接受自己“被动变阵”的现实,而是提出一个新的阵型概念来转移众人的视线;因为,此前已经有舆论称:5:1胜印尼“并非是米卢的胜利”。
于是,新的疑问随之产生了:米卢会轻易地将已经使用了一年有余的4—4—2阵型就此弃之不用吗?米卢会从此将中国队的阵型锁定为3—5—2抑或他所言的3—4—3吗?
“我真的无法看透老米的心思”,昨日,一位国脚主力对记者说道,“按道理我们应当接着打3—5—2,毕竟刚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至少也可以多炼就一个阵型,为以后对付不同的对手作一手准备。不过,谁知道米卢又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这位国脚的一番话大体上可以代表国家队大多数教练和队员对此事的看法。米卢的性格恐怕使其很难迅速地否定自己,迅速地接受外来的“调教”。
比如,本周日广州对柬埔寨一战,也将可能是米卢为自己的“面子”而战的一场比赛。届时,有几种情形不妨一一罗列出来——
一、米卢重返4—4—2阵型。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为60%。由于柬埔寨实力最弱,中国队在基本出线的情况下又没有了太大的比赛压力,因此,即使使用4—4—2阵型出战,中国队也有能力以大比分漂亮地战胜对手。这样,米卢一向推崇的4—4—2阵型同样会再次显示出某种威力。中印之战,其损失的“面子”至少可以部分地挽回。
二、米卢继续使用3—5—2阵型。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为10%。
一旦米卢延用了中印之战下半场的3—5—2阵型,则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自己过去一年间的战术理念与训练成果,这将使其承受更大的“面子”上的损失,并留给别人(尤其对其怀有异议的人)更多的“秋后算账”的“口实”。
三、米卢既不用4—4—2,也不用3—5—2,而是另辟蹊径地使用另一种新的阵型。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为30%。
也许,米卢真的会排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3—4—3阵型,设置3名前锋,比如,杨晨、谢晖、黎兵同时出战。如果中国队借此大比分战胜柬埔寨队,至少要证明中国队并非只有使用3—5—2阵型能打好比赛,这使得米卢与“被动变阵3—5—2”之间拉大距离,同时又能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其“足球比赛中阵型并不是最重要”的理念。
今后几天,米卢将会为中国队究竟使用哪种阵型出战而“大伤脑筋”。他当然希望继续坚定地撑起“4—4—2阵型”的大旗,但万一再次出现进攻不力的场面呢?难道又不得不接受又一次的“被动变阵”?倘若如此,即便同样地演出“后发制人”的一幕,米卢又怎能面对新一轮质疑的舆论浪潮而从容应对呢?(董路)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手机短信顶级新闻重大时事世界焦点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