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晓新上海报道 四国赛只是一次热身赛,热身赛与十强赛或许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被一支平均年龄仅仅20岁的青年队逼得尴尬不已,却不能不让我们对十强赛前呈现出的种种利好消息表示怀疑,徐寅生的洗脑和阎世铎的责骂反映出结果对高层造成了更大的刺激。但是乒乓球替代不了足球,尤其是中国足球,所以徐寅生解决不了问题,真正的问题仍然需要交给米卢。
国家队谁说了算?
我们完全可以用一种积极的态度来看待四国赛上中国队不尽人意的表现,过去我们热身赛一路赢下来,却输掉了最不能输的比赛,现在我们失意热身赛,是否意味着将赢得必须赢的比赛呢?米卢同样也表示,他希望在十强赛开始时把球队调整到最佳状态。
这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心理,但问题在于,米卢是否有按自己的意思来调整球队的空间?四国赛后国家队的行程安排是这一周来引起人们关注却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从以往的经历看,这本来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备战开始前国家队的行程便有相当详细的安排,但是现在“回不回昆明,在上海呆到什么时候”这一类的问题却没有一个人能给出肯定的答案。据记者了解,米卢的意思是倾向于四国赛结束后便返回昆明,但几乎所有人都不赞成他的计划,而且理由相当多,比如说在高原和平原之间往返体能消耗太大、高原上不适合于养伤、再上高原等于把沈阳变成了我们的客场等等,米卢本人明显意识到了这方面的分歧,所以也一直没有提出明确的意见。
但是在第二场比赛开始前,这个问题似乎得到了比较准确的说法,即在上海呆到本月12日,然后从上海直接转往沈阳。熟知内情的人透露,真正促使这个决定产生的恐怕是之前一天原体育总局副局长徐寅生的表态。从李富荣到徐寅生,体育总局中搞乒乓球出身的领导向来直言无忌,这与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有直接的关系,徐寅生在队内会上脱口而出的观点却恰恰为这个难产的问题指明了一个方向,“既然你们没有从高原训练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反而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因素,我看这样的高原训练也没有必要再搞下去了。现在的主场在哪里?在沈阳,现在还不去沈阳还谈得上什么天时地利人和?还谈得上什么主场?”可以想象,在对行程安排作出决定之前,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将成为有关人士的“政策依据”。米卢的意思是唯一标准还是参考材料?在更高层领导的发言后,这个问题将迎刃而解。
米卢是否有一整套高原训练以及恢复调整的方法?他的方法是否适合于中国球员和昆明这样的亚高原地形?也许我们从中无法得到正确答案。但更关键的问题是——决定权是否掌握在米卢手中?像行程这样的小事情米卢如果都无法定夺,在十强赛上最先乱了方寸会不会是米卢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
国家队把首场比赛失利的原因归结为“体能还没有完全适应比赛,之前一段时间的集训并不是直接针对四国赛而是十强赛”。这些公开的理由的确成立,正如朝鲜队主教练崔勇满在赛后为中国队开脱时所说的那样,中国队出于备战十强赛和考察阵容的需要,在这场比赛中有所保留。
但是,比赛的直接参与者却很清楚心态是导致失利的最直接原因,比如说轻敌、怕受伤等。上半场的情况最能反映出这些心态,并且其结果使得这种心态延续到下半场。申思在左前卫的位置上打满全场,他能够很清楚地体会到球队在整个比赛中的情绪变化。他认为,在感觉上朝鲜队是一支弱队,这多多少少使队员们产生了某种轻敌情绪,而且大多数球员担心在这种不重要的比赛中受伤,所以希望“技巧性”地战胜“技战术意识薄弱”的朝鲜队。上半场比赛,国家队的打法明显倾向于打控制球,通过传接球来控制场上节奏。1比0的结果更加强化了这种感觉,以致于下半场越来越有感觉的朝鲜队面对的却是心理上越来越麻痹的对手。
米卢显然意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赛后他“点到即止”地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如果队员们在场上能够注意力再集中一些,责任感再强一些,也许很多问题都容易得到解决”。据记者了解,米卢在赛后更明确地对当场比赛的后卫队员提出了批评,而某些队员同样认为,“我们在下半场的机会其实并不少,几个空门都没有打进去,但更重要的是后卫不必要的失误导致了失利”。
连续两天米卢并没有着重与队员分析本场比赛的问题,但却把昨天中午的赛前准备会变成了上场比赛的总结会。米卢并没有直接指出问题,而是组织全体队员观看比赛录像,一到有问题处便定格画面,然后停下来对相关位置上的球员进行询问。出乎他意料的是,出现失误的球员在回答问题时都很清楚地说明了在当时情况下应该如何处理,而且答案与米卢的想法大致相符。这让米卢感到很奇怪,“你们都这么明白,为什么在比赛中就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完成动作呢?”米卢的意思是,不管原因是队员不重视比赛,还是注意力不集中不动脑筋,心态才是最关键的问题。一直在强调“态度最重要”的米卢发现,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得到解决。
训练究竟行不行?
李章洙对这场比赛最直观的印象是“中国队总是在一些局部上与对方纠缠”,在他看来,足球比赛必须加快节奏,尽量在每一个局部上都具备人数上的优势,但是中国队却往往是在人数不够的情况下与对手纠缠于局部。
他的看法与某些队内人士的意见是基本相符的。有队内人士分析了从昆明到上海的集训方式后认为,米卢在这段时间内几乎全部采用局部分组对抗的形式,不论是半场六对四的练习还是半场10对10的分组比赛,都是把整场比赛半场化、局部化。“这种方式看起来节奏很快、强度很大,但实际上连米卢和沈祥福都可以毫不费力地全程参与,对于职业球员来说强度是不可能上得去的。更重要的是,这样练的结果会使队员在整体感上得不到强化。比赛中看得很清楚,很多球员都找不到相互之间的距离感和层次感,对于协作性本来就不强的中国队来说,这样的训练当然会缺乏针对性”。在他看来,“局部对抗往往是国内教练用来调节队员情绪的偶而为之的方式,如果一味只练局部恐怕是行不通的”。
有意思的是,不少队员却反而认为在比赛中有很强的疲劳感,因为在高原的训练以及下高原后继续保持的高强度高密度训练使他们根本没有时间调整体能和状态,所以在需要加快节奏的时候却感到力不从心。很显然这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感觉,米卢在这次集训中对训练方式作了相当明显的改变,但是看起来他没有解决因训练带来的分歧。事实上,米卢应该怎么训练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球员对其训练的接受程度。
昆明集训开始时,队内对他的改变是一片肯定之声,仅仅一场热身赛后各种疑问又随之而生,这是为什么?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订手机短信重大赛事体坛动态突发消息尽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