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军混乱之源:灵活多变用兵成“乱点鸳鸯谱”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2月05日12:14 《足球》报 | |
特约记者董路东京报道让踢了一辈子中后卫的季铭义司职后腰,让踢了两三个赛季前腰的郑智司职拖后中卫,让踢了一年后腰的杨晨司职前腰……中日之战,阿里·汉“灵活多变”的用兵,伴随着0比2失败的结果和比结果更难堪的过程,最终只能以“乱点鸳鸯谱”的失败结局告终。 郑智也许是一个天才,可以在场上除了守门员之外的任何一个位置上自如发挥,但郑 仅仅20分钟之后便实施换人,阿里·汉勇于自我否定的精神值得肯定,但这种自我否定的背后是自以为是与自相矛盾。至少可以表明一点:汉对中国足球、中国球员的认识还基本处于一张白纸的程度--虽然,荷兰人登陆中国执掌中国队主帅教鞭,细想起来已经差不多接近一年的时间了。 中国球员的成长环境与欧洲有着很大的不同,过早的专业化以及固定的选材标准是中国足球青少年球员培养中的一大特色--大个的踢中锋,跑得快的踢前锋,有技术没身体的踢前卫……中国球员很小的时候就被锁定在某一个固定的位置上,接受的也是相对单一的位置技术的掌握,十几年如一日,久而久之,绝大多数的球员在一个位置上用一种方式去踢所有的比赛。 阿里·汉是在用一种理想化的模式力求发掘中国球员新的潜力,目的在于让球队的阵容有更加合理的搭配,取得出其不意的更好的效果。遗憾的是,他不知道中国词语中的“强人所难”。 如果一场比赛注定是一个失败的结果,我想阿里·汉应该更喜欢类似2比4的比分而不是0比2。实际上,即使有了郑智加盟的中国队的后卫线,依然被日本人两次洞穿球门、两次击中门柱以及无数次单刀赴会,换句话说,郑智没有足够的能力靠一个人使得中国队的防守体系成为万里长城,而他在组织进攻方面的特长因为场上位置的改变几乎化作乌有,中国队中惟一可能让本队的进攻多一些创造力的球员,就这样被淹没在日本队势不可当的快速反击的浪潮中随波逐流、无法自拔。 错位,从郑智开始,在季铭义身上达到高潮,并且以杨晨作为尾声……中日之战,是阿里·汉用人方式从一个错位走向另一个错位的集中体现,类似于“欢乐总动员”般的“错位总爆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