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昨天开通的“中国乒乓该不该让球”的热线讨论,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相当多的读者并没有停留在“该与不该”的争论上,而是提出了不少极富创造性的方法。
赞同让球人数比例:两成
张先生(机关干部):让球是必要的,但我不同意在个别项目上完全退出竞争。能不 能在个别项目上,如男双、女双或混双采取中外选手配对的方式。如果拿了奖牌甚至冠军,双方各半枚。
李先生(律师)中国乒乓球处在长期垄断地位,确实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对这个项目的参与热情。我赞同让球,但我认为让球方式不是你们在报纸上说的那些。我认为国际乒联可以规定一个会员国在世乒赛中最多只能报5个项目,而且采用抽签的方式决定,这样显得更公平一些。
不能让球人数比例:八成
赵先生(房产公司经理)不能让。中国足球那么臭,也没见国际足联多给亚洲几个名额。美国的篮球么厉害,也没有主动让出奥运会冠军。相反,人家现在玩的是梦之队。李女士(退休教师):不能让。打不过,是他们自己不争气,又不是中国人的错。从头到尾就不能让,永远不能让。试问,有哪一个体育项目能让我们中国人这样自豪!
陈先生(法院):并不是让不让的问题,而是中国作为乒乓球超级大国,应该承担怎样的义务。比方说,我们是否应举办一个类似于美国NBA规模和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乒乓球联赛。既普及了和发展这项运动,又能吸引国外优秀的运动员通过参加我们的联赛,带动他们水平的提高。换句话讲,国际化、产业化才是未来的方向。
王先生:我认为世界打中国并非乒乓球运动尴尬,相反却是一种体育资源。为什么不可以借此每一年举办一届世界联队与中国队的超级对抗赛呢?我想只要操作好,这种比赛肯定比世乒赛还有看头。
李先生:独孤求败并不是悲哀,而是一种无上的境界。即使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金大侠也把独孤求败和他的独孤九剑作为理想的化身,让后人可望不可及。而今,在世俗中竟有中国乒乓球这么一个活生生的独孤求败,这应该是世界乒坛的幸事。本报记者梁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