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上七点开始,这里已经是一片忙碌的景象———青岛电视台的工作人员紧张地准备着晚上的直播;电视塔的工件人员布置着会场,他们要用最亮丽的色彩来迎接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新闻记者也在忙碌着,他们要用镜头和笔来充当着历史的见证。
张惠来书记来了……杜世成市长来了……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大厅里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悉尼奥运会上夺得银牌的“黑 妹”李淑芳和他的教练徐殿平来了,为青岛争得奥运会帆船比赛场地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老帆船运动员王志敏来了,正在参加第39届OP帆船比赛的OP帆联主席和来自不同国度的10名小运动员来了,正准备上电视塔参观的六名德国游客也加入进来了……越来越多的人群汇聚在这里,只有一个目的———亲眼见证北京申奥成功,见证青岛奥运之梦扬帆起航。
大屏幕上正在播放了北京申奥的短片,人们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静静地看着。每一个人此时都像心有灵犀一样不多说什么不多做什么,大家都在默默地等待,等待那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好让自己的情感完全释放。
臧爱民副市长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的一段话也许代表了当时每个人的心声:“这是一个等待的过程,也是一个收获的过程。我们已经积极参与了,我们也付出了努力,我相信我们的付出终会有回报的。”
21时50分,当莫斯科奥委会会议进入到投票的关键时刻时,大厅内的每个人都停止了交谈,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了大屏幕上。杜世成市长也情不自禁地看了一下表,虽然他的脸上没有紧张的表情,但相信他的心情和在场的所有人一样,焦灼地期待着。
第一轮大阪被淘汰,申奥大厅里爆发出一阵短暂的欢呼。欢呼之后紧接着又是紧张与不安,北京优势大吗?支持大阪的票数会投到北京这边吗?
萨马兰奇此时站了起来,人们仿佛意识到了什么,人群开始出现一些轻微的骚动,有人喊起了“出来了,结果出来了。”此时没有人舍得把眼光从大屏幕上挪开,生怕自己错过这个历史性的瞬间。沉默……“举办第29届奥运会的城市是———北京!”
之后的一切已经全然忘却,语言在这时已经变得枯竭。人们只是忘情的举着双手,高声叫着、喊着,相互拥抱着。香槟酒、气球、鲜花,还有洋溢在空气中的那种激动与自豪。八年的等待,八年的等待啊……
杜世成市长和周围的人击掌相庆,接受着人们的祝贺;一直参与着青岛申奥的臧受民副市长的眼角涌出了泪花,面对记者的采访,她说道:“我企盼的太久了!”OP帆联主席科内先生动情的说:“祝贺北京,祝贺青岛,2008年我会再回来。”王志敏此时成了记者们追逐的焦点,这位将一生奉献给帆船事业的老人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只是用“我太激动了,我太高兴了”来表述自己的感情。
走出大厅,烟火已经照亮了岛城的夜空。想起中午就与同事的约定———申奥成功之时,我们一定要过一个狂欢之夜。
记住这一天,7月13日。本报记者赵笛
五四广场:
欢呼回荡天地之间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五四广场已经变成了人的海洋、欢乐的海洋。为了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我们已经等得太久太久。
刚刚竖立起来的大屏幕前,已经坐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在五四广场的标志性建筑“五月的风”周围,有组织的、比较专业的申奥助威团也已经各就各位。人们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有节奏地高呼“相约北京,扬帆青岛”,广场目之所及,满眼都是飘动着的国旗和申奥旗帜,欢呼声此起彼伏,人们怀着过节一样的心情在等待那幸福时刻的来临。
21时40分,广场上顿时静了下来。十几架摄像机的镜头,几百架照相机的镜头,还有那上万双充满期盼的眼睛,聚焦在大屏幕上:马上就要开始投票程序。没有人组织,大家很自觉地席地而坐,为的是让后面的人能够看到大屏幕。即使是主持人宣读乏味的投票细则,大家也能耐心地听下去。突然,人群中有一阵骚动。原来,有几位法国朋友也来到现场,共同收看电视直播的投票过程。人们很友好地让出一条道路,让这几位外国朋友坐到正对着大屏幕的收看最佳位置。
投票开始了,每个人都紧盯着屏幕,屏住呼吸,仔细听好电视中同步翻译的汉语解说。广场上静极了,静得都能听到每个人心跳的声音。
当主持人宣布第一轮投票结果“大阪已经被淘汰”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短暂而又热烈的欢呼。少了一个竞争对手,我们就离成功更接近了一步,战斗也将更加残酷。人们更加沉默,也有人在悄声发表自己的见解:“大阪淘汰了,对我们肯定有利。原来投大阪票的,会转向投中国一票。”也有性急的年轻人突然喊出一嗓子“北京,OK!”
终于,第二轮投票结束后,萨马兰奇走到了主席台前,这预示着投票不用继续进行了。电视中的解说也给了观众一个暗示:“很多摄影记者来到何振梁先生面前”,人群开始有一点骚动,人们正在准备那些早在心中酝酿已久的庆祝方式。
和8年前的那个夜晚一样,那位受人尊敬的西班牙老人照例要感谢那些为本次申办作出贡献的城市。有了那次痛彻肺腑的经历,人们已经能够耐心听完萨翁在说些什么。当“北京”两个字从这位老人嘴中说出的时候,欢呼声响遏云霄。“我们成功了”、“我们胜利了”这样的横幅在广场到处飘扬,欢快的锣鼓又回荡在天地间。激动的人们跪倒在草地上,有人高呼“萨马兰奇,我们爱你!”。人们有充足的理由在这个夜晚,在这块场地上投入地欢乐一次,投入地奔放一次。
记者在欢乐的人群中,找到了那几位法国朋友。通过他们随行的翻译,记者对他们进行了简短的采访。这位法国朋友告诉记者:“很高兴能看到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中国有众多的人口,而且人心很齐,我们看到这样的场面也很受感动。巴黎没有申办成功,但是法国以后还有机会。因为,奥林匹克是没有国界的。”
在五四广场附近的海域上,礼花腾空而起,照亮了欢乐的夜空。本报记者白波
校园:
海大学子激情飞扬
旗帜、人群、沸腾的“海洋”。昨天北京时间22时08分的海大401电教室,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申奥成功的余音未落,一秒种的寂静焦灼时刻过后,拥挤的教室瞬间幻化成一片红旗的世界。“海大学子,喜迎奥运”,“相约北京,扬帆青岛”的巨幅标语与手旗遮蔽了一张张热切而兴奋的笑靥,按捺不住的是年轻而激越的心。
突然间有人带头唱起了国歌,气氛立刻变得庄重起来,近300名学子齐声附和。嘹亮雄壮的歌声在这座新落成的教学大楼内回应,外面不断有人群拥入,有人不顾一切地爬上了窗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一行列。一曲终了,紧接着又是一首《歌唱祖国》,嗓子哑了仍旧在唱,眼睛里闪动的亮光是幸福的泪花。在半小时的时间里,记者的随机采访只遭遇四个字,“兴奋”、“激动”,还有什么更好的词来形容这些年轻的激情呢。
突然间,透过拥挤的人潮,有人开始朗读自己的即兴致辞,在颤动而稚拙的声调中,“这是全中国的胜利,是全国人民的伟大胜利”的激昂歌词使在场的每个人肃穆。当校方正式宣布海洋大学已向北京市奥申委发出一封致贺的电子邮件时,整个楼宇都在这一群莘莘学子的欢呼声中震动了。
这是海大校园内的一个不眠之夜,校方特别在校园中举办了一个狂欢活动,学生宿舍的熄灯时间也被延迟到12点。这是海大的狂欢之夜,这是年轻人宣泄激情与热忱的时刻。本报记者李魏
市民家庭:
幸福泪花流出来
昨晚不到9点钟,记者便同摄影记者来到青岛一个市民的家里,与他们一起共同等待了那让人激动和鼓舞的时刻的到来。
刚进门坐好,周阿姨——这位已经退休的篮球教练便告诉我们,他们家的电视从中午不到12点打开一直到现在没有歇,当记者因打扰他们表示客气时,她毫不在意地说:“没有什么,本来我们也打算看到宣布结果的,要不睡觉都睡不着。”其他的家人也都热情地招呼我们一起看电视。
因为北京的陈述和回答早已结束,伊斯坦布尔的竞争性似乎要小得多,所以大家也对它的陈述和解答也没有多大的兴趣,只是让电视不出声,大家开始互相讨论成功的可能。整个家庭连小女儿带回来的美国同学AMY都立场坚定地表示希望北京能够成功,问他们对成功的把握,除周阿姨对北京申办成功抱有信心,AMY表示希望北京成功外,其他几位都是一副担忧的表情,也怪不得周阿姨一开始便紧张地地问记者认为北京的希望有多大。
感觉记忆中的等待总是漫长的,然而这次的一个小时却在热烈的讨论和殷切的希望中很快便过去了,时针转到了十点钟,投票即将开始,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来到了。
第一轮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尽管大家都觉得第一轮淘汰不可能有北京,但是当听萨马兰奇读出“伊斯坦布尔”时,几个人还是禁不住高呼起来。
短暂的喜悦很快就被焦虑和担忧占据了,欢呼过后,大家开始讨论,说即使北京输了,最差也会输在第四轮,而且还不知道鹿死谁手呢,所以暂时不用担心,正在大家互相安慰对方时,突然电视里的声音大了起来,所有的视线和注意力都立刻转移到电视这里:“快,第二轮出结果了”。正说着,电视里传出播音员“现在公布2008年申办奥运会城市名称———北京”的声音,“哗———”无意识地大家都鼓起掌来。
“我还以为要到第三轮才能等到这个结果呢!谁知道结果出来的这么快,幸福来得真是太突然了,刚才眼泪都出来了,这真比儿子娶媳妇、女儿出国都高兴。”周阿姨———这位老体育工作者激动地搓着自己的手告诉记者。刚从国外回来的小女儿告诉记者,“我很自豪,我相信所有在海外的学子都会像我一样在为祖国骄傲。”而美国人AMY则用母语说“上帝的保佑,我太激动了”一些话。
大家继续说着刚才的喜悦,这时,对面邻居敲门进来,“宣布结果后我来敲门,你们没听见?”她有些疑惑地问,见此,我们大笑起来,刚才太兴奋了,竟然没有听到她双手“砸”门的声音!本报记者鞠培霞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订手机短信重大赛事体坛动态突发消息尽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