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足球、篮球、围棋、乒羽等项目在近几年内推出各自的职业联赛之后,体育的市场空间走向愈加明朗开阔。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又将一项精心策划与包装的水上运动超级联赛推向了2001年的职业化市场。这一重量级的赛事将突破以往各项联赛单一项目的比赛形式,将水上中心的各个项目集纳到一起,帆板、帆船、赛艇、皮划艇等奥运项目有望借助联赛之机吹响奥运夺金的号角;而滑水、水上摩托、摩托艇、潜水等非奥运项目在被冷落多年之后也渴望借助这一契机走出角落。
据悉,明年的水上联赛将采取双记分制,各参赛队伍将参加8个项目的15站比赛,在赛季末按照各队的单项积分累计,决出各单项的冠军;此外,还将各队的所有参赛项目所得积分累积,决出水上联赛的年度总冠军。各参赛队将以省为单位,参赛经费都由各队自己负担。但由于水上项目训练与比赛费用较高,也造成各个项目的发展程度高低不一。参赛队伍最多的项目有27支,但像摩托艇这样的“高消费”项目全国只有仅存的六七支队伍参赛,与全国近600个民间组织的俱乐部形成明显的反差。
水上中心副主任席有余介绍,作为水上中心的各项全国锦标赛与表演赛,每年都会在全国各地举行,通过观众的反应来看,水上比赛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两年的北大?清华赛艇对抗赛以及清华?剑桥对抗赛都引起很大反响,北京昆玉河两岸人头攒动;去年在杭州举行的全国摩托艇大赛,两天内西子湖畔观看的群众达到75万人次,这些都是赛事组织者未曾预料到的。基于如此高涨的群众基础,明年的联赛除贵宾席与主席台这些最佳观赏视角采取售票形式吸引观众外,其余赛场周边区域仍与以往一样免费开放,使水上项目接近更多的观众与爱好者,形成固定的群众基础。至于联赛的收入来源,赛事推广商蓝深公司负责人透露,在其他项目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已有不少的经验与教训可循,所以水上联赛的起点较高,联赛起步阶段有关服装、模型、礼品等相关产品的开发都已列入联赛的发展规划之中,赛事的收入来源也不仅仅是单一的门票收入。汪浩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