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北京作为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其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已为世界瞩目。为了向世人展现21世纪的北京,体现全国、特别是北京人民申办奥运的决心和热情,北京奥申委启动了申奥主题招贴画征集活动。 真实的故事 北京奥申委的很多相关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次,中国奥委会委员何振梁问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怎样理解奥运精神。此时正是吃午饭的时间,萨马兰奇说要考虑之后再做回答。到了晚饭时间,这位奥林匹克运动的资深领导人经过考虑做了答复。他对何振梁说,我认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体育加文化艺术。 北京人记住了主席的话,在为新奥运、新北京搭台的同时,政府和方方面面的领导都更重视体育运动中的文化内涵,为新世纪在古老中国举办的奥运会披上时代的色彩。政府主办的活动首次启用了艺术设计师们创作的招贴画,并且聘请专家出任评委。人们看到的招贴画,与以往的大活动有了完全不同的感觉。文化界的专家都感叹,我们第一次和政府联手,和体育联手,新北京要举办新奥运,确实有了全新的文化理念。 众多设计师 申奥主题招贴画征集活动经奥申委网站以及媒体发布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反响,内地、香港、澳门以及远在海外的著名设计师、设计机构和设计院校的师生都积极参与,送来了充满激情的一件件作品,以表达对北京申办奥运的热情和信心。 设计师大多是独立自由的个体,他们经常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创作,很少参加有组织的投稿活动。其中十多人是在一线的设计师,而且创作收费很高。据负责招贴画征集的华瀚国际文化发展公司艺术总监柴宁介绍,申奥招贴画活动开始以后,已经有近400位设计师和艺术院校师生送交了作品,他们不为作品能否入选,只希望表达支持北京申办的心意。一位上海的参赛者初选入围,要很快交出设计大样,由于技术原因,他需要赶往苏州再返回上海,连续24小时没有合眼,终于按时向奥申委交上了作品。 在庞大的设计队伍中,入选的当然很幸运,而大量的还是落选者,他们“重在参与”的精神让人感动。 诠释新观念 四名设计师的作品出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为新北京、新奥运带来勃勃生机。一幅幅作品显示了深刻的内涵,又诠释了新的观念。 香港设计师陈幼坚的作品五环颜色环绕着天坛,体现了运动的感觉,又有北京的特色。天坛是古老北京的象征,但作者在处理时没有采取过去的聚象方式,而是充满了新意,视觉效果不同一般,融合了现代科技,体现出“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的申奥理念。 香港设计师刘小康的作品表现出的主题是传统北京、运动、科技的统一体。背景取自九龙壁图案,飞舞的龙代表了传统的北京。人的奔跑显示了运动,而动态的人又是用机械来连接,体现了生命活力,给人2008年的奥运奔腾不止,勇往直前的运动感觉,令世界对这个生机勃勃的城市刮目相看。 古观象台的浑天仪被杜羿纬的作品采用,这位今年将要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的研究生,将古老的作品赋予了新的生命。历史发展到21世纪,北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五环的动感,古老和现代结合,过去经常见到的实圈,也做了现代的虚化处理,看上去更有动感。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二年级学生苏航是最年轻的设计人员,他的作品构图大胆,不拘泥于传统,运用了大量空白,把要表达的主要信息放在了左上角,同时运用独特处理,使得人物有速度感,裸体的人也表现了现代的主题。评委会人员介绍,此次有很多学生参加了活动,送来了自己的作品,这是年轻一代的代表作。 对古老的文明赋予全新的解释,设计师们的作品使新世纪北京申办奥运会确实有了新的面貌,体育与文化牵手,为新北京、新奥运增添了浓妆重彩。本报记者程玲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