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稿近年来,随着韩国围棋的异军突起,中国围棋水平滑坡和后备力量匮乏的窘境日甚。在一个拥有悠久对弈历史的泱泱大国,整个棋坛的这种落败和低迷,使这一开始远离人们生活、备受民众冷落的体坛竞技项目的改革呼声日见高涨。
从被让二子、让先到与日本分庭抗礼,现代中国围棋写下了一段坎坷而辉煌的历史。时至今日,这一曾经令许许多多炎黄子孙引为自豪的体育项目,既不像前些年我国棋手在擂台赛中大胜日韩那样让国民痛快淋漓,也不像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在改革和职业化发展道路中令人耳目一新,大快朵颐。棋坛整体沉闷与低迷的现状,与国人从古至今痴迷棋道和茶弈文化的传统,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反差。
这一现象的产生,虽与围棋对弈本身的观赏性不强有关,却不能不说是中国围棋近年的改革相对滞后使然。在各种竞技体育项目竞相向职业化迈进的今天,中国棋界虽也有所作为,但相对其他项目而言,却鲜有大的建树。多少年来,中国棋坛除了跻身中日、中韩对抗赛和擂台赛之外,很少举行过规模庞大或令举国上下关注的赛事。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拿棋界高层人士的话说,是因为中国企业界普遍不看好围棋,对赞助围棋赛事缺乏应有的热情。
然而,这与其说是大陆没有热衷于围棋事业或对发展围棋事业具有远见卓识的赞助商,倒不如说是国内棋坛始终未能酿造出像日本和韩国那样的围棋氛围。在日本、韩国乃至马来西亚,围棋已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大学设置有围棋专业。而在围棋发祥地的中国,不仅堪称专业最全的大学一直没有围棋专业设置,而且中小学生也长期与围棋无缘,有的地方甚至把中小学生业余时间下棋视为不务正业……
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棋坛这种种现状,虽远非一朝一夕的事,尚需一个长久而艰苦的过程,并要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但这无疑也给中国围棋的改革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