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记者第一次来到大运会女排赛场。
之所以到赛事近尾的时候才来看中国女排的比赛,一是因为赛程安排上女排比赛时间总是与更精彩的赛事重叠,二是因为,在大部分人的眼中,以这支中国女排的实力,在半决赛前是不会遇到什么对手的。
昨天这场球如果胜了,中国队就进决赛了。对手是泰国队,两支队站在场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身高上的差距:对方队中最高的14号,仅比中国队里最矮的二传诸韵颖高一点儿。
如果放在去年年初,把现在这支中国大运女排与中国女排放在一起,所有关心中国女排的人都会认为这两支队的位置应该互换。站在记者前面的,主攻手是王丽娜、茅菊兰,二传是诸韵颖,副攻是陈静和李轶之,接应是邱爱华,自由防守队员李颖。几乎整支老中国女排都在这里了,而且,如果让这支队与现在的中国国家队交锋,很难说谁胜谁负。这也是很多人不理解现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的做法的一大原因——真的有必要把几乎整支老女排都撤下来吗?
打泰国队,谈不上砍瓜切菜,至少也应该是手到擒来,第一局中国队就是这样胜的,25:19。但问题出在第二局,这一局,中国队输了,20:25。
如果说要找技术原因的话,只有一个:接发球。而且泰国队也不是说发出了质量很高的那种跳发球,只是一般的上手飘球或砍式发球,可到了中国队队员手里就乱飞了。
如果要说心理方面的原因就多了。但把一场比赛的输赢归结为心理是很业余的做法,就像中国足球,这么多年来一直说他们心理素质太差,其实本来大家都相差不多,为什么一进了中国足球队,他的心理素质就会差下去?说白了,其实还是水平问题,一个人到了这个水平,才会有这个境界。这支中国女排之所以会在昨天下午这么一段时间内出现接发球水平不高甚至很低的现象,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这些队员的接发球水平本来就不高,甚至可以说是很低。
1995年郎平刚接手中国女排的时候,曾在重庆与泰国队交过一次手,那一次,中国队也是以3:1胜的,郎平对输的这一局大为光火,比赛一结束,就让队员们留在场内加练,练什么?接发球!
参与1995年那一场比赛的许多选手都在昨天的赛场上,一个6年前的伤口,昨天又被同一个敌人在同一个地方咬了一口。你说,中国女排让人说什么好呢?本报北京今晨电本报记者方时列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