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男排面临无可用之兵的困窘时,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么一句话,‘四川男排的今天可能就是江苏女排的明天’,现在看来,这一天是真的要来了。”在以小组第四勉强杀进八强之后,老牌冠军队江苏女排主教练赵金才这样对记者说。而四分之一决赛,江苏队将遇上实力强劲的上海队,十多年来,她们也许将首次提前退出女排金牌的争夺。
人员老化是江苏队实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用赵金才的话说,江苏队是所有参赛队 中最“老”的一个,“场上队员的平均年龄将近26岁,队里有4个队员已婚,这确实不是一个出成绩的年龄。”
九运会女排小组赛,江苏队上来就是三连败,失利的原因教练和队员们都作了中肯的分析,孙王月的话代表了大家的心声,“打了这么多年球,最后一次打全运会,最大的愿望就是画一个圆满的句号,不让自己留下遗憾。”
“其实这不仅仅是队员的问题,这一批队员不少都是在七运会中担当主力的,到现在已经参加了三届全运会,是到了该谢幕的时候了。要怪,就怪我们没有早一点完成新老交替吧!”教练赵金才说。
青黄不接并非只有江苏女排和四川男排尝过,刚刚崛起的辽宁女排也是才从人才断层的泥潭中走出,为什么不断有王牌之师重复同样的错误?除了功利原因外,当今的排球体制也是重要因素。
早在两年前,参加联赛的各俱乐部就曾在联赛总结会上大声疾呼:为了联赛的前途,全运会必须限制年龄。因为全运会如果不限年龄,不仅阻碍了排球市场的人才流动,而且让新人在比赛中得不到锻炼机会,为了联赛成绩和全运会成绩,各省市体育局几乎把所有的阳光雨露都给了“现在”可以拿出成绩的老将,而年轻选手通常都是在无人可用的情形之下才有露脸的机会。可为了拉住市长和市场两只手,国家排管中心始终难下决心在全运会上限制年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排球难以真正长盛不衰。
排管中心将于十运会限制球员的年龄,这对中国排球来说亡羊补牢当然不晚,可是江苏女排却依然前途黯淡,用教练赵金才的话说,“1979年到1982年这个年龄段,江苏队整整少了一茬人,换血之后,苦日子长着呢。”本报记者程曦江门报道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