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运会昨天在新建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了精彩的开幕式表演,八万多名国内外观众饱览了一出集浓郁岭南风格与现代手法完美结合的大型文体演出,音乐、舞蹈、道具、表演美不胜收。这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好戏是广东两万多名艺术家、大中小学生、武警战士奋战了8个月奉献的激情好戏。
120吨钢材搭建翼形舞台
位于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东面的银色舞台是整场大型文体活动的第二表演区,它张开健硕有力的双臂,似一架跃跃欲试的飞行器。随着变换的节目,它又会生出6张鼓足了风的白色风帆,如扬帆起航的轮船。最为奇妙的是,它还会将平伸着的笨重两翼轻巧地折叠起来,展翅飞翔。是科技使这小小银色舞台焕发着变幻无穷的魅力。
能容纳八万观众的体育场仍然难以满足云集而来的观众需求。为了不影响观众的入场率,舞台设计占地面积要尽可能的小,可又不能显出捉襟见肘的小气。为了同时兼顾好两者,设计者在搭建过程中五次改稿,最终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120吨重折舞台占用了四千多个座位。
两万人干了8个月
大型表演《盛世中华》从今年4月份开始排练,经过了分校排练、合练、连排、总合成、彩排、预演等长达8个月的艰苦训练。参加演出的人员达13000多人,入场仪式部分有3000多人参加,群体表演有2500多人加入。据粗略统计,整个开幕式有近两万人参加,分别来自省市20多所院校以及武警、驻穗部队的群众演员。
艺术总监陈中秋说,万人大排练克服了两大难题:一是队伍庞大而且都是非专业人员;二是训练渡过了一个漫长炎热难耐的暑假。参演的姑娘们皮肤晒得黝黑,孩子们训练完后往往是一身汗水一身泥,有的演员还被烈日晒晕。
放风筝的女孩子刚满7岁
优美飘逸的花腔女高音从天际传来,一位身穿粉红色裙子的小女孩背着大风筝跑入场内,驻足于九运会会徽之前,仰望长天,放飞风筝,也放飞新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儿童牵引着风筝,绕着会徽奔跑,云层中飘荡着童年无忧无虑、清脆动人的笑声。
这个小女孩名叫陆芷殷,九运会前四天刚满7岁,是广州市同福东路小学的一年级学生,爱好体育和舞蹈,成绩优良。由于变动,在开幕式将要开始的前半个月才选中她来担当这个重要的角色。爸爸妈妈都是自由职业者。作为一个普通家庭,碰到这样一个大喜事,他们自然是乐开了花。
灯光创下全国广场晚会之最
银色舞台上方不时出现满天星斗,这种用灯光营造出的璀璨景观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要归功于灯光总设计沙晓岚。
沙晓岚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灯光系,现在东方歌舞团就职,在业内有“中国第一灯”的美誉。大运会开闭幕式、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南宁民歌节等著名大型活动就全由他任灯光总设计。
其实整场演出不仅在前景运用了1万个频闪灯泡形成都市星空闪烁的美丽效果,而且还创造了不少国内广场晚会灯光应用的几个之最:用电量达到7000千瓦,为国内广场活动用电量之最;常规灯具2000多台,探照灯150台,其数量也最大;4台大功率激光在广场构成光网,用于表现快节奏;160台电脑灯在舞台区形成富有动感的画面。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场地大、人数多、范围广,场地调灯投射地面远,这些因素创造了这些“第一”。
“中华世纪坛”压不坏草坪
当观众们还沉浸在56个民族在古老大地上团结奋进、共创历史新篇章的壮丽图景的豪情中时,突然,场上欢声雷动,一个气势恢宏的“中华世纪坛”在灿烂的云霞中魔术般地出现了。
世纪坛长21米、宽16米,大小与一个篮球场差不多,根据演出需要还能进行360度旋转,可升高16米,还可长出4个大小不同的圆台。要让这个重达26吨的庞然大物驶进绿茵场而不压坏场内草坪,颇是费了一番周折。
是高科技奇葩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工程部负责人、广州市科技“金鼎奖”得主阮少峰想到步行机的原理,并由此构思了18套方案,最后选定采用机械、液压和电气控制一体化的方案,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