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个体育大赛的开幕式更是如此。从昨晚九运会的开幕式来看,总体上体现了东道主的精心和努力。盛大的场面、精彩的舞美、绚丽的灯光和缤纷的焰火为本届全运会打造了一个美妙的开幕之夜。但这并不意味着九运会的开幕式十全十美,作为对开幕之夜寄予厚望的现场观看者,愚以为昨晚的开幕式似有三处白璧微瑕。
其一,在小女孩陆芷殷这角色的安排上有模仿的嫌疑,很容易让人想起在去年悉尼奥 运会开幕式上的那个小女孩基塔。两人同样在大型体育赛事的开幕式上扮演着近乎相同的角色,只是奥运会在前,而全运会在后。用一个小女孩以一种象征活力的形象出现在开幕式上,这是悉尼的一个创意,这一创意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九运会开幕式步其后尘虽无可非议,但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最讲究创意,从这个角度来说,模仿就会给总体创意减色。
其二,现场观众所造的气氛有些“冷”。在能容纳8万余人的广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场馆里,看台上的观众们并没有展现预想中“万众欢腾”的场面。虽然在开幕式前,体育场内的广播数度要求现场观众到时要积极配合,营造氛围,但在最应表现东道主热情的运动员、裁判员入场仪式上,除了东道主广东的“帆船”赢得一些掌声外,其他各省、市的代表团入场时看台上场面颇冷。甚至在精彩的大型文艺表演中,看台上的观众也极少有热烈的喝彩和掌声。虽然每位现场观众都发有造型别致的荧光棒,但当现场打暗灯时,看台上却并没有出现组织者预期的“星光灿烂”的场景。这一方面固然有广东观众有着较含蓄性格的因素,但组织者如能在每个看台设有现场指挥的话,那么这一遗憾应该可以稍稍加以弥补。
其三,组织工作不够缜密。一个大型体育赛事的开幕式所体现的不应仅仅只是文艺表演的精彩,更是对承办者组织能力的一种考验。昨晚的开幕式在整体上说组织工作还是十分出色的,但在对来自全国各地记者的组织上存在一定的瑕疵。首先,记者席被安排在体育场的侧面一端,这让众多的摄影记者根本没有正面拍摄的角度。更多的时候是看场上场景的纯侧面,这让众多的摄影记者们只能抱着相机直叹气。而在上海八运会和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记者席的位置分别被安排在主席台正上层和两侧,镜头既能纵览全场气势磅礴的大场景,又可正面拍摄特写镜头。另外在散场时,并没有设记者通道,赶着回去发稿件的媒体记者被堵在人群中只能干着急。在停车场上虽有专门接送的大巴,但在几百辆车型相同的大巴群中,既无人引导也无明确指示牌,导致大批媒体记者滞留。
当然,从总体上来说,毕竟瑕不掩瑜,昨晚的开幕式还是相当成功和精彩的。本报记者盛时(本报广州今晨专电)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