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铅球金牌得主只有20岁,这是前天九运会田径赛的一大新闻。多年以来,国内女子铅球冠军由几位老将轮流坐庄似乎已成惯例,以至于昨天新科状元李梅菊的名字被许多人误以为李梅素。而李梅菊之所以能崭露头角,与她的教练何增生擅走“捷径”不无关系。
技术差?瞧瞧李梅素
1979年,当李梅素已经踏上第四届全运会的田径场时,李梅菊还是天上飘着的小天使呢。后来,当李梅菊也投身到名教头何增生门下时,比她大22岁的李梅素自然成了她学习的榜样。
李梅菊的弱点在于技术不成熟,水平波动大。何增生对症下药,把他藏了十几年的宝贝拿了出来。那是李梅素在1987年六运会上夺冠以及破亚洲纪录时的录像片。两部片子翻来复去地让李梅菊看,光今年就看了不下100遍。
李梅素凭借42岁的年纪和几乎残疾的双膝,九运会依然跻身前八名,其扎实的技术功底可见一斑。何增生坦率地说,没有昨天的李梅素,就没有今天的李梅菊。没有李梅素过去走出来的这条路,李梅菊就得摸索更长的时间。
身材矮?看看李明善
李梅菊身高1.73米,体重92公斤,这在女子铅球选手中只能算小个子。但何增生并不这么看,他说朝鲜有个名叫李明善的选手身高只有1.68米,但她能投19.36米,拿过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冠军。李明善行,比她高的李梅菊为什么不行?
小个子有小个子的投法,师姐李梅素在速度和技术连接上有独到之处,小师妹李梅菊就朝这个方向发展。李梅菊拿下九运会金牌后,何增生给她定的下一个目标是明年的亚运会冠军。
作风软?学学马家军
何增生师徒几人今年7月去了趟马家军基地,在那儿训练了一个月,感触极深。何增生说:“我活了63岁,搞了40多年体育,就数今年收获最大。”
在马家军那儿,他们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是明白了什么是吃饭。说简单点就是需要你吃什么就得吃什么,需要吃多少就得吃多少,绝对不允许挑食。大运动量训练后的能量补充是门学问,吃饭也是训练的一部分。
其次是明白了什么是大运动量。过去老何总以为自己定的运动量不小了,可到了马家军那儿才知道自己的差距——运动量怎样才算大?运动员的生化生理指标失调才叫大,身体外表这儿伤那儿伤不适应了才叫大。
回来后,李梅菊的训练量就增加到了每周十一二次、每天五六个小时。·全国晚报九运报道组·
快来下载九运会精彩手机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