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文革双打搭档的教练秘诀:调整队员心态最重要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05日10:57  乒乓世界杂志

  陈志斌已是“小斌哥”

  文/申竹君   图/边玉翔

  陈志斌,1962年生人,1983年,作为新疆队的头号主力、当时国内并不多见的横板两面弧圈球打法的运动员入选国家队。1986年,陈志斌在南斯拉夫公开赛中先后击败塞克雷坦、大马祖诺夫、瓦尔德内尔、库哈尔斯基和林德等欧洲高手,获得男单冠军。1990年,陈志斌作为中国队绝对主力参加了首届世界杯团体赛,并获得男团亚军。同年,陈志斌和马文革搭档获得北京亚运会男双冠军。陈志斌从1990年开始代表德国俱乐部打球,1998年,陈志斌来到了格伦藻俱乐部,在五年时间里,格伦藻在德甲联赛中获得三次冠军、两次亚军,陈志斌功不可没。

  认识陈志斌是在八年前世界锦标赛前欧洲大集训的时候。当时在欧洲打联赛的和为各个国家效力的中国人齐聚一堂。晚餐后的聚会是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陈志斌总是当中的主讲,历史、文化、政治、地理,结合他这么多年走南闯北的亲身经历,故事从他嘴里讲出来就像电影一样吸引人。有一群在欧洲打拼的80后年轻人,大家都尊敬地称呼陈志斌一声“小斌哥”。

  球场上的陈志斌不是张扬的人,尽管他曾是中国国家队主力成员。但说起往事,他总是有点自嘲地笑笑,“我们那时候成绩不好,运气也不好。正赶上欧洲一批人起来的时候,也努力了,但是没有达到那么高的成就。”格伦藻俱乐部的十年甲级队生涯中,陈志斌带领这支德国男子甲级队数次夺得全国联赛冠军。那时他们的对手也都是活跃在世界乒坛的顶尖欧洲运动员,“到了德国,打中国国家队时输的人我都给赢了,你说让不让人后悔啊?”陈志斌总是习惯性地调侃自己,话语中没有一点炫耀的成分,却有一丝对国家队生涯的遗憾。后来慢慢地从主力运动员转向当教练,当时在格伦藻训练的德国国家女队队员施特鲁泽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施特鲁泽是一个相当有天赋的运动员,在欧洲,大家都知道她的苛刻。那两年,在陈志斌的调教下,已经进入运动生涯保持阶段的施特鲁泽在公开赛中战胜过亚洲不少高手,也帮当时青黄不接的德国女队站稳了欧洲前三的位置。

  走出德国乒乓圈后,陈志斌选择了荷兰女队执教。在荷兰乒协的盛情邀请下,他接手了当时刚刚获得欧洲团体冠军的李佼、李洁和梯米娜。如果有人说“这样的队伍好带”,那真是外行话。首先获得冠军的运动员都有自己的个性,要把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拧成一股绳,当教练的必须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同时,运动员达到一个高峰要想再有突破很难很难,但陈志斌做到了。2009年欧洲锦标赛,他带领荷兰女队又站到了冠军的领奖台上;2010年欧洲锦标赛,他们一路3比0,再次登顶。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祝贺,陈志斌说:“总算可以松口气了。”

  生活中的陈志斌是个低调的人,尽管谁都知道他的收入相当不错,自己买地建造了一座非常漂亮的独栋大别墅,这在海外依靠打球拼搏的中国人中并不多见。可是他很少提及自己的生活,在采访中记者调侃他的房子和车子时,他说了这样一番话:“每个人对生活的要求不一样,有人觉得房子和车子必须要好;有人觉得存款不断增多才好;有人觉得生活热闹才好;有人觉得一年一定要有几次豪华度假才好。就看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其实生活的本质没有改变,钱多钱少只是外在现象,当然赚得多是好事儿,但是生活质量并不绝对等同于你的收入。为什么很多人总是感叹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人们容易被一些外在现象所蒙蔽。社会上的主流价值观也是大部分人的价值观,人们忙忙碌碌地赚钱,不管多与少,都会觉得很累,其实他们中的不少人没有好好地想过,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忙碌也好,清闲也好,面对自己的选择就要心安理得,不要这山比着那山高。”

  如今活跃在欧洲乒坛的女运动员几乎都是上世纪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出生的,穿梭于各种大赛,记者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评价:“女人何必这样辛苦呢,到这年龄了,该生孩子该成家的,何必这样打拼呢?”输球的时候,有些女孩子确实非常沮丧,常常迷惑地问:“还要打下去吗?”拿同样的问题问陈志斌,他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女人在事业上拼搏确实很不容易,要跟同性竞争,也要跟男人竞争。我还是那句话,‘就看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有时候你看到有的女人忙忙碌碌地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奔波,可是那是她喜欢的生活,她并不觉得自己辛苦。不能拿统一的价值观看待不同的人,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那才是开心满足的生活。”

  “但是男人在这点上肯定和女人不同,男人必须要在事业上有所追求。其实和女人相比,男人确实更辛苦些,但是不管男人还是女人,一定要对自己的生活有个框架,有个目标,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你的付出总有回报的时候。很多人感觉迷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看着别人的东西什么都好,什么都想学,但有些事情不是你一学就会的。适合别人的并不一定适合你,转来转去还是要回到老本行上,只是这失去的时间是回不来的。所以女人也不要在这个年龄迷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只要心满意足就行了。”

  陈志斌身边总有些朋友说“做人不要太执着”,但在他看来,“执着一点挺好的”。陈志斌就是个执着的人,当运动员那会儿同一批的人都开始选择当教练了,他还在国家队练着。正好赶上改革开放欧洲乒乓市场对中国大开放,凭着当时的竞技水平,他得到了一份好合同。由于成绩一直不错,他比很多早到德国的人得到了先机。放弃打球转行当教练时,也有很多人不理解陈志斌,“很多人觉得当教练很辛苦,但是我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至少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选择,那不当教练我干什么呢?这一行已经干了三十多年了,可以说做起来轻车熟路,转行哪这么容易?如果做生意好赚钱,大家都不用打球了全改行做生意去得了。所以,有的时候,说一个人运气好,其实是他的选择正确,一念之差能改变人生的道路。”

  在欧洲当教练有些辛苦不是外人所能理解的。比如,工作不只是在球馆里,对外联络,制定全年计划,还要应对随时的改动,语言至少要会两种以上。这不只是对乒乓球专业有要求,综合素质高的人在欧洲大陆才有“市场”。带领荷兰国家队在世界各地转了两年多,陈志斌最深有感触的是“自私的人当不了教练”。因为教练做的事情很多都是幕后的,就像一部卖座的电影,观众看到的都是超级明星在台前的耀眼,若没有好的编剧、导演和后期制作,今天的明星也许就是明天的票房毒药。陈志斌说:“当教练就要有先奉献的精神,你要把你会的东西拿出来教会别人。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欧洲与中国具有完全不同的文化观念,欧洲人没有什么尊师重道的观念,这对在欧洲当教练的素质要求更高了。不过我还是那句话,就看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不可能什么好事都落到你身上,名与利样样俱得,很难。”

  跟陈志斌探讨乒乓球能学到很多东西,他对战术,对临场心理有独到的见解,也许是到过那种高境界的人,轻轻松松的语气总能让人回味悠远。特别是在欧洲打球的中国女孩,身边没有人能指点,比赛有时输得挺委屈,输了球遇到“小斌哥”总要问个明白。陈志斌也不厌其烦地给她们指点一二,有时记者在场的时候也问他:“这些都是你队员的对手,不怕别人学会了对付你们吗?”陈志斌笑笑说:“我要怕还会说吗?在国外都挺不容易的,能相互帮帮忙有什么不好?”

  李佼和李洁,这对在国内并不出众的中国女孩在陈志斌的调教下,几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竞技水准,始终占据欧洲女子顶尖球员的位置。特别是当李佼已经获得欧锦赛单打冠军和十二强冠军后还能作为主力连续三年获得欧洲团体冠军和再一次十二强冠军,这其中陈志斌功不可没。记者问陈志斌用了什么样的训练方法,他淡淡地说:“把她们的心理调整好。女孩子打球最忌讳的并不是对手有多强,很多时候是输给自己,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因为女队员有时候看问题眼光比较窄,又总喜欢关注自己。球场上瞬息万变,只看自己不看别人,你会忽略很多机会。要把眼光放宽,抓住别人的情绪波动就等于抓住制胜的机会。水平差不多的人,技战术并不是最主要的,比拼的是心理。李洁和李佼打球的心态都很好,能做到这点,女运动员就能保持长时间的竞技水准。”

  乒乓球和生活理念,看似不相通的两个话题在陈志斌的话语间总能行云流水般地穿插来去,他看似不经意的口气,却总让有心人明白很多道理。陈志斌说:“生活有时就像乒乓球,对手时而是别人,时而是自己。遇到困境时,面对选择时,心理和性格能决定比赛的胜负,也能决定人生的方向。”

  

相关专题:2010年国际乒联巡回赛专题   《乒乓世界》夏娃专栏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