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名中国游泳选手重上高原“蓄电”
http://sports.sina.com.cn
2001年01月20日17:56 北京晚报
从上个月底到这个月初,国家体育总局游泳中心召集了来自全国范围内的14支运动队的87名运动员,在海埂进行了为期20天的高原训练。这是自80年代末以来我国游泳规模最大的一次高原训练。效果如何呢?游泳中心一部主任于莉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于莉告诉记者,游泳高原训练是一项科技含量非常高的训练手段。我们虽然在80年代就已开始采用这种训练方法,但至今仍没有一个科学的能被大家广泛接受并经得起推敲的理论体系,因此说现在还处在一个探索的阶段。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高原训练绝对是利大于弊。我国游泳曾一度崛起,涌现出了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游泳选手,应该说这与高质量的高原训练是分不开的。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经费不足的原因,高原训练一度受到冷落。
中国游泳队兵败悉尼奥运会后,大家又逐渐认识到高原训练的重要性,再加上各省队为了更好地备战全运会,对这次高原训练都舍得投入,这也是各队得以重上高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于莉说,高原训练期间,科学训练的研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广东著名运动生理专家赵小红以及中心派去的两名科研人员为每名运动员进行了详细的体能监测。训练前、中、后期都要记录下运动员呼吸、心跳、脉搏等生理反应指数,并定期进行各种检测,及时了解运动员的生理反应信息,以便帮助教练员更好地掌握高原训练的规律。一些名教头像赵戈、叶瑾等也纷纷上山,给各运动队的教练员、运动员讲课。在20多天里,运动员们白天训练,晚间上课,完全是半军事化管理,整个海埂游泳训练基地紧张而有序。
于莉介绍说,此次游泳中心组织高原训练最主要的目的是让教练员掌握更多的高原训练方法和更强烈的直观感受,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基本上是达到了,各运动队普遍反映收获颇大。从运动员的角度来看,这么短期训练还不可能使他们在成绩上有一个直观而且明显的突破,但从长远讲,对以后提高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将是大有益处的,许多运动员对这一点都满怀信心。(本报记者傅力)
【相关论坛】【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