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排球目前惟一一名国际级女裁判李娟的一次错判,在原本波澜不兴的中国排球联赛中,“一石击起千层浪”。人们不禁要问:排球职业化5年来为何在今年联赛刚开始两轮就出现严重错判?国际级裁判会出现这样的失误吗?李娟本人难道没有委屈吗?这次错判到底说明了什么呢?
李娟现在是四川运动学院干部,现年36岁,正值事业高峰期,曾执法过今年在日本举行的最后一次悉尼奥运会女排资格赛,是我国排球界目前惟一一名女性国际级裁判,是中国排协和国际排联重点培养对象之一。李娟在以往国际大赛中执法得到国际排联的认可,是一名合格的排球裁判员。但却在一场普通的全国联赛中“失手”,可谓“小河沟翻船”。在错判一事被一些媒体说成“黑哨”之后,李娟本人和她的家庭已经开始承受巨大压力。据了解,李娟现在心情很沉重,对错判表示接受,但决不接受“黑哨”之说。她说这是对她的人格污辱,并表示错就是错,但对那场比赛全场执法表示问心无愧,其他事情不愿表态。
在分析错判原因时,排协训竞部主任刘文斌说:“错判有比赛激烈的缘故。今年排球联赛的市场要好于往年,各地平均上座率达到65.4%,有的赛区出现观众‘爆棚’现象。联赛各场比赛的比分非常接近,结果充满悬念,场面火爆、刺激,出现了升班马力挫去年冠军的场面。比赛激烈使身在体育馆的裁判情绪自然会受到一些影响。云浙之战从录像带上清楚地看到球落在界外,但当时球速很快,判断失误是正常的。只不过,在关键局关键分上出现争议,第一裁判应向第二裁判和司线员询问,然后再判决,可惜李娟未征求他们的意见。”
现在的问题是:难道李娟连这点常识都不懂吗?对此,一些排球界人士分析,因排协资金有限,比赛中的司线员均由主队一方提供,主场司线员有时在比赛中会有意或无意地难为客队,于是主裁判在潜意识里就会有一种抵触情绪,排协官员把它叫作“内心干扰”。据某位排协官员称,本场比赛中司线员也出现了一些误判。这样,在关键时刻司线员举旗示意出界时,一直有所防备的李娟就被自己“不能偏袒主队”的想法干扰了判决,所以她并未征求司线员意见,否则一名主裁哪来那么大的勇气去对抗主场球迷呢?由此可见,这次错判除有李娟本人判断失误的原因以外,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如果不加以解决,随着比赛的深入,中国排协后面还将面临不可预测的问题。
对于当事人李娟,排协秘书长高沈阳说:“客观讲,李娟的业务能力是不错的,国际排联主席阿克斯塔鼓励各国多培养国际级女裁判,因此我们不希望这件事对李娟的前途造成影响,我们真心希望她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有一天能执法奥运会女排赛。”(本报记者孔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