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国际体育协会中,最具改革精神的恐怕是国际乒联了。据不完全统计,从最早的乒乓球拍使用胶皮和海绵,到今天将乒乓球“变大”,国际乒联几乎每届世乒赛都有所“动作”。可不,本届比赛刚开始,国际乒联又出“新招”了。
昨天,在国际乒联召开的一次仲裁会议上,器材委员会提出了一个让很多人大惑不解的动议:本届比赛将采用与奥运会一样的规则——如果赛后发现运动员的球拍胶水有问题, 就取消运动员的资格。
对此,有人当即提出异议:如果是团体赛个别运动员用的球拍出了问题,怎么办?因为奥运会比赛只设单项而没有设团体———倘若如此,是否取消整支队伍的成绩?
于是,国际乒联官员经过讨论后决定,哪个运动员出了问题,他这盘比赛的成绩将取消,其他运动员的成绩还可保留——也就是说,如果某队原来以3比0赢了,但在运动员出问题后,那总比分将变成2比1;这场比赛还将打下去。不过,这却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也许器材委员会在做出这个决定时,没有想到竞赛方面的问题(比如那时还有没有场地、有没有时间以及球员已经结束比赛回到酒店,又或者球拍胶皮已经撕下来了等一系列问题)。对此疑问,国际乒联官员也一筹莫展,没有当即给与会者答复。
事实上,国际乒联近年来一直在器材和运动员发球技术等方面不断折腾,可谓用心良苦。这似乎是为了公平竞争和提高乒乓球运动的观赏性,同时也是为了乒乓球运动的推广与发展。但是,屡屡修改规则,是否真的能收到预期效果呢?这对新上任不久的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来说,恐怕既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大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