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自常昊九段发表了“四川棋手缺少紧迫感”的评论后,“蜀中为何没有顶尖职业高手”又成为棋界的一大热点问题。昨天,专程从北京赶赴蓉城参加本届乐百氏杯颁奖仪式的中国围棋协会秘书长华以刚八段,就此托出了自己的观点———“四川棋手还要进一步开阔眼界。”以下为采访实录: 记:请谈一下对成都围棋的印象。 华:第一次来成都是1965年的事,我发现成都的一大特点就是茶馆非常多,在那些场所下棋的人也多。我讲棋的时候,还发现棋迷们的水平比国内任何地方都高! 记:那成都为什么没有出现过顶尖的职业围棋高手呢? 华:客观地说,成都还是出过许多优秀的棋手,比如老一辈的黄德勋七段、王元八段和宋雪林九段等,年轻一点的,余平、杨一和李劫也不错。四川棋手似乎缺少一点自信,当年宋雪林升为九段,我们祝贺他成为西南第一位九段时,他都显得有点诚惶诚恐。四川为什么没像浙江、上海一样出一些大牌棋手?这个问题我没怎么研究。常昊昨天发表的观点我已经在报上看过了,有道理,这里我就不再重复,我个人的意见是:他们还需要进一步开阔眼界。印象中,川籍棋手的杀力一般都很强,但一昧强调力量是片面的,我觉得许多四川棋手还不够重视大局观和行棋的哲理,这也许是个“战略失误”。 记:那您对四川棋手有什么建议吗? 华:要多吸取人家的长处。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做到这一点已经不难了,不像我们以前学棋的时候,网络是一种科幻的概念。另一方面,学下棋要越早越好,因为人一旦过了20岁,虽然理解力开始走向成熟,但记忆力已经开始从高峰往下跌落。马晓春就是个例子,他8岁时表现出来的才能就已经被陈祖德九段注意到了。什么样的棋手将会前途无量?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在10岁左右就有长足进步,到16岁左右与世界一流高手对垒时,已经“能赢”(“能赢”是俞斌九段发明的围棋概念,即下十盘棋能胜一至两盘),这应当就是现代围棋高手成长的“定式”。(贾知若)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