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邓磊(左)和阿依努(闫琪摄)
昨天上午,有两名特殊的中国大学生--阿依努和邓磊随着“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海外火种采集代表团”一道登上了前往新西兰北帕默顿市的班机。他们此行不仅将代表全中国的大学生在梅西大学这个世界上所有大学中最早迎接新世纪黎明的地方迎接新世纪第一个黎明的到来,而且阿依努和邓磊更肩负着为240万“希望工程受助生”在新世纪第一缕曙光出现的时候,采集“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火种的神圣使命。 希望工程第一名少年大学生 当看到邓磊踏上飞机向众人道别时含泪的眼神,记者忽然想起了和他像朋友一样相对而坐,听他侃侃而谈时沉稳而自信的微笑。这又让记者不经意地想起了他临行前说的一段话:“我感谢领导交给了我这个神圣的使命,我感谢所有关心过我的人以及我那九泉之下的父亲……” 今年15岁的邓磊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自幼家境贫寒,受希望工程资助得以重返校园。1997年被评为“希望之星”并被选送到温州培培外国语学校开办的“希望之星班”继续深造。 在校两年期间,邓磊刻苦学习,多次获得奖学金并提前自学完高中全部课程,跳级报考大学。2000年8月,邓磊以613分的高考成绩被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录取,成为全国希望工程受助生中第一个少年大学生。 姐姐考上大学弟弟却面临辍学 1985年4月15日,邓磊出生在安徽省一个贫困的山村里。小学时的邓磊,家离学校有着近十里的山路,但他却从未因此而迟到过。“我能读书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在我的伙伴中有很多都因为家庭困难而只能徘徊在学校之外,所以我倍加珍惜这个机会。” 1995年的夏天,邓磊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乡里的中学。而双喜临门的是邓磊的姐姐也于此时考上了安徽医科大学。家里东拼西凑,让邓磊的姐姐进了安医大。但与此同时,邓磊却面临辍学的厄运。 从苦孩子到“希望之星” 正当邓磊全家都因此感到绝望之际,家里突然收到了好消息———邓磊成为了希望工程的救助生。 1997年底,学校再次给邓磊带来了好消息,县里将邓磊确定为“希望之星”奖学金的候选人。经过严格的考试和考核,邓磊最终顺利地通过了评选,并于1998年6月拿到了获奖通知。 进入“希望之星班”,邓磊的学习更加刻苦,常常夜以继日,并且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99年暑假,邓磊回到家后得知了一个令他难以相信的消息———父亲得了胃癌。医生告知,邓磊的父亲最多还能活三个月。小小的邓磊顿时觉得天旋地转。而那时,他年仅14岁。 整个暑假,邓磊都住在医院陪伴着父亲。假期结束,邓磊在家人的劝说下踏上了去温州的汽车。 回到学校,邓磊将悲痛化为力量,学习也更加刻苦。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邓磊终于在今年8月份收到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录取通知。拿着通知书,小邓磊终于舒了口气,然而泪水也因此流了下来…… 临行前,邓磊还说:“我的家庭是不幸的,然而我又是万幸的,我从贫困中走了出来,走出了大山,考上了大学,而这些都因为有了希望工程,有了热心人对我的帮助。” 作为一个从遥远的大戈壁走来的达坂城姑娘,阿依努不仅要跨出国门,而且还要为如此盛大的典礼采集圣火,这使阿依努惊异和兴奋得瞪大了双眼。在那个庄严的时刻,阿依努肯定不会忘记那些曾帮助她实现了梦想的父老乡亲,不会忘记让她在梦想中腾飞的“希望工程”的数以亿计的支持者…… 达坂城的姑娘早当家 阿依努诞生在一个贫困的哈萨克族小村落中。1987年9月,阿依努进了天山小学。学校很破,冬天一到,孩子们都被冻得瑟瑟发抖,手指抓不住笔。但是,这丝毫也没有妨碍阿依努对知识的渴求,很快,她就会说汉语了,学习成绩逐步上升,她开始喜欢读书。 然而她家里很穷。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父亲由于胃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将她和三个哥哥、五个姐姐留给了母亲。生活的重负,使母亲也病倒了,这使本来就很贫困的家庭变得更加清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阿依努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变得成熟、坚强。 1993年,阿依努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镇里的回民中学。学校的条件依旧很差,三顿饭只有菜汤和馒头。学校也没有图书馆,没有丰富的课外活动。但阿依努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因为她有一个梦,一个大学梦。 1996年,当阿依努考入自治区重点中学时,她带给亲人的除了喜悦,更多的却是沉重的负担。整个高中期间,阿依努每天都像拧紧的发条,可她不觉得累和苦,因为有成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这样美丽的梦牵动着她的心。 新中国第一代乡村大学生 有志者事竟成。1999年8月,阿依努终于接到了中央民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高额的学费,使阿依努的家庭再也无法承受。母亲在农忙季节卖掉了家里的大母牛,准备了1000元,可还有4500元从哪里去凑?十二年的风风雨雨,无数次的魂牵梦绕,美丽的大学梦难道就此破碎?阿依努怎能甘心! 热心的父老乡亲向阿依努伸出了援助之手。镇政府集资了2500元,村里捐助了1050元,带着这笔钱,也带着乡亲们的殷殷期待,阿依努终于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可是对于她这样一个穷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可怎么过?难道还能忍心再向乡亲们伸手吗? 就在此时,有一双更强壮的手臂正在大学的门口迎候着阿依努。作为“希望工程”一项崭新的措施,中国青基会、中国青年报和可口可乐中国饮料公司专门为她这样的孩子设立了一项奖学金:从1999年起,凡从农村考入大学、属建国以来所在行政村的第一代大学生,都将有希望获得8000元的奖励,分四年发放。 阿依努作为全村第一个跨入大学校门的孩子,于1999年11月10日被正式评为了“新中国第一代乡村大学生”。这意味着,在整个大学读书期间,她每年都将得到2000元的奖学金。 坚强的阿依努流泪了,那潸然而下的泪水是她无声的内心独白,尽情地倾吐着自己的激动之情。 临别前,阿依努一脸真诚地对记者说,希望记者能替她好好谢谢那些帮助她的好人们,并请他们放心:她一定不会有辱使命。(卢荡) 2001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作为二十世纪第一个世界性的体育盛会自然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为了迎接这一盛会,同时也为我国申办奥运扩大国际影响,大运会组委会决定,2001年1月1日,组织中国优秀大学生代表在新西兰梅西大学采集大运会火种。 梅西大学是新西兰目前规模最大的大学,因其位于大洋洲东经175度60分,故成为全世界第一所迎接曙光的大学。在新世纪第一轮朝阳升起之时,南半球和北半球、海外和国内的大学生园区内同时采集并点燃“新世纪之光”火种,象征着全世界的青年拥有共同的朝阳;象征着新世纪的青年如同初升的旭日;寓意着新世纪的新人类将同时携手为世界和平、友谊和发展贡献力量。 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是新世纪伊始在我国举办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综合性体育盛会,也是全世界大学生友谊的盛会。本届世界大运会“新世纪之光”的火种采集采取两地采火、中西合璧的方式,在中国北京大学及新西兰北帕默顿市梅西大学同时举行。 鉴于中国青基会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国际影响,大运会组委会决定由中国青基会选拔2名受希望工程资助的优秀大学生同北京大学的4名大学生一起,作为大运会火种采集手赴新西兰采集火种并传递火炬。中国青基会经过认真筛选,最终幸运之星落在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邓磊和中央民族大学的阿依努身上。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