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奥运男排亚洲预选赛综述:确到挥动利斧时
http://sports.sina.com.cn 1999年12月31日 08:42 北京晨报
中国男排最终被拒于悉尼奥运会门外,挚爱排球的中国球迷留下了世纪遗憾。看着队员们痛苦的表情,看着汪嘉伟一
脸的凝重,人们不忍再伤害他们。 可以说,从世界杯失利到本次比赛进程中,媒体对中国男排给予了惊人的宽容。而这宽容
,更多的是由于男排的“明星效应”。而对于导致男排失利的技、战术因素,乃至更深层的原因,却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严峻话
题。 日韩今非昔比 如果说世界杯上惨败日韩两队还可用“偶然”搪塞的话,那么这次的失利应该让中国男排无话可说。
世界杯输给日本队,除了自身发挥不好外,主场观众的鼓噪对中国队的失利确有影响。可是本次比赛中,上海主场声势浩大,
组织有序的拉拉队把整个体育馆搞得震耳欲聋,在如此气氛下获胜的竟还是日本队,而且是先输后赢,尽管这其中有裁判因素
,但我们还是不得不佩服他们超强的抗压能力和韧劲。从这一点来说,中国队值得向日本队学习。 看过韩国队此次比赛的一
些圈内人士感叹:“他们才是亚洲一流水平”,言外之意“中国队已经落后了”。事实也的确如此,金世镇的重扣、李浩的防
守,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寻遍整个中国队,像他们那样的队员少之又少。 再看看引起广泛关注的裁判问题,中日之
战的裁判的确不利于主队,但日韩之战裁判也有对韩国队不利的判罚,而他们却不给对方留下任何机会,用实力打垮对手。如
此说来,中国队从亚洲锦标赛到世界杯,再到本次比赛的三负韩国队就不会让人感到奇怪和偶然了。 我们已经落后了 技术
比不过对手,心理素质又不过硬,中国男排靠什么赢球? 老队员的经验一直在支撑着中国队,然而,在本次比赛中,老队员
欠缺活力、过于依赖经验的缺陷暴露无遗。中日之战第二局27比27平时,张翔的触网使中国队白丢一分,虽然此球有误判
嫌疑,但赛后有行家指出:“裁判可判可不判,张翔不该给裁判机会。”而关系生死的中韩之战,一干老将第一局就让人凉了
心:队员在场上动作发紧,如同刚出道的毛孩子。 观摩本次比赛的国内教练都有同样的感受:“我们在关键球的处理上不成
熟。”如此多的老队员压阵还不成熟,这不能不说是个问题。仔细分析,大概只能解释为:队员老化,敬业心下降。通过本次
比赛也可看出,张翔、周建安等老队员已今非昔比,状态低迷。而汪嘉伟在世界杯后总结中也提到:“我们队员的作风比原先
退步了,只想收获不思付出。”尽管近期男排狠抓了队伍作风,也收到了一定效果,但问题由来已久,实际已积重难返。本次
比赛后,汪嘉伟更是第一次承认“我们的队员已经老化了”,并称“短时间很难赶上韩国队”。 汪嘉伟的无奈 汪嘉伟是位
出色、敬业的好教练,中国男排一度从低谷中走出,身为主帅的他功不可没,而且中国男排沦落到现在这般田地也不能把责任
都推到他一人身上。中韩之战后,汪嘉伟无奈地说:“如果看过联赛你们就会明白,我实在挑不出更好的队员,现在全国只有
200多人练排球,选材面太窄。”的确,汪嘉伟何尝不想用年轻队员,但“我们还得要成绩”又使他欲行又止。 失败了就
得有人承担责任,这就是竞技体育的残酷性。本次比赛,汪嘉伟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可用两字概括:“心乱”。中日之战,他三
番五次与裁判理论。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指责裁判大概也可视为汪嘉伟心乱的表现,也许,压力过大使得这位少帅无法保持平
常心态,这是值得汪嘉伟今后认真总结的。此外,也有媒体评论指出,汪嘉伟在本次比赛中的换人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尤
其是中日之战最后换上导致失利的陈琦“太过冒险”。 确到挥动利斧时 以目前形势来看,中国男排到了“大换血”的时刻
,吸纳“新鲜血液”才能激活现在“沉寂的心”,才能继续向奥运大门迈进,这大概也是汪嘉伟和男排队员们希望看到的。因
为,我们还有最后一次机会。 王旭浩
热点专栏 --> 中国男排备战奥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