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 首页 | 滚动 | 图片 | 球迷俱乐部 | 体育沙龙 | 国内足坛 | 评论 | 国际足坛 | 综合 | 足协 | 排协 | 篮球 | 风暴导航 |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综合体育 > 体育参考 > 新闻报道
 



近期焦点

德乙曼海姆瓦塔力挽狂澜 周宁替补上场(2.27)

不可沽名学乒乓---孙洪威(2.27)

我对几位著名乒乓球员的评价--naturemelody(2.27)

谢军向全世界宣战(2.27)

蔡振华发誓:明年重夺斯韦斯林杯(2.27)



北京首次申奥失利六大教训

http://sports.sina.com.cn 2000年2月29日 06:31 体育参考

  背景

  2月24日,随着包括北京在内的10所提出申办的城市齐聚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已正 式开始启动申办的程序。在这次由国际奥委会举行的首次聚会中,各国城市代表轮流上台发言,阐述各自的申办理由和条件。 这实际上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申办大战的宣言书。从这里,北京与其它九个对手一同进入了2008夏季奥运会申办倒计 时。

  从目前来看,各申办城市首先要通过国际奥委会审查程序,即入围将在今年8月28日和29日决定的正式申办 城市。

  对北京而言,除入围工作不容忽视外,在距2001年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投票以最终决定2008年奥运会东 道主的一年多时间里,有许多工作要紧锣密鼓展开。除主要围绕改善自身的承办技术、财政问题及如何向国际奥委会委员们证 明本国人们及政府对申办的大力支持外。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应最大可能地汲取上次申办的经验教训。为此,记者日前 专门访谈了一些昔日申奥老记,他们的一些肺腑之言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提示。

  我方限制多多

  有关信息闭塞

  黎明京(中国体育报国际部记者,从事新闻采访工作达16年之久,曾经采访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19 93年在蒙特卡洛期间曾发表颇为引人注目的报道。):

  澳大利亚奥委会主席、奥申副主席约翰·科茨在1993年9月22日晚上宴请了两位非洲的委员,为悉尼申办 2000年奥运拉到了致胜的两票。餐桌上,这两位委员还分别得到了35000美元的支票……

  这事儿是我5年后从报纸上得知的。5年前的那天晚上,我也许就站在他们交易的饭店外,还为北京获胜后如何 写消息而“痛苦”,因为据很“可靠”的消息说,北京有戏。

  1993年9月,决定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主办地的第101次国际奥委会大会定在摩纳哥举行。摩纳哥 领土面积1.92平方公里,中心就是蒙特卡洛大赌场。国际奥委会委员下榻的“超五星级”巴黎饭店位于赌场的右面。整个 申办活动也确实就像是一场赌博。

  但是,我们这些到蒙特卡洛采访的记者全然不知游戏的玩法,近百名国内记者只能跟着中国代表团转。特别是还 受到控制:不得私下采访国际奥委会委员。

  《奥林匹克宪章》中明文规定:遴选主办城市是国际奥委会的独特权利,也就是说是那些委员们的特权,任何人 不得干扰他们的选择。但境外记者并没有哪些限制,他们毫无顾忌地发着大量的报道。从当地的奥申报道来看,显然比中国记 者的要丰富得多。

  实际上,在整个采访活动中,除了在记者招待会和一些公开活动上可以见到那些委员外,其它时间根本不知道这 些委员在哪里。但我也清楚,这些委员们根本没有闲着,申办城市对委员们的邀请早排满了。

  眼看投票日临近,但我们这些前方记者还是一头雾水。投票前一天在新闻中心,我恰好看到英国《泰晤士报》著 名体育专栏作家大卫·米勒刚从北京接待室走出来。此人据说是国际奥委会的喉舌。从他那里得到的消息,可信度极高。

  谁知,还没有谈几句就被一位北京奥申官员打断,理由是不要干扰米勒先生对北京申办的思路。得,最后一条路 也被堵死了。

  投票前的前一天晚上,包括本人在内的几位走投无路的记者决定勇闯巴黎饭店。我们并不是想干“违章”的事, 而是想打入内部探点儿消息。另外,我们听说有“胆大”者已经进过巴黎饭店。

  由于时间不对,我们在柏林和谢菲尔德接待室碰壁,在悉尼接待室被拒绝入内,只走进了笑脸相迎的伊斯坦布尔 和北京的接待室。

  北京最后以两票之差输给了悉尼。人们一直认为,那次申办失利是“非体育因素”造成的。还有一些我们做得不 够细致的地方:被认为是陈述报告重头项目的电视宣传片,竟然充斥着皇城和老人打太极拳的“慢镜头”,哪里有什么现代化 可言?国内舆论对竞争对手的认识又不足,将获胜希望寄托在某些高人的“帮助”上;国内的奥申情绪过度高涨,并不等于为 奥申加分,有时却是添乱;中国在国际媒介组织中没有自己人(主要是语言障碍),得到的总是二手消息等等,这些也许都可 以为我们今天的申奥提供一些可贵的前车之鉴。

  新闻竞争吃亏

  电视宣传失败

  田苏东、 王继田(北京电视台体育部的正、副主任,1993年曾随北京奥申代表团赴蒙特卡洛采访,并发回 很多脍炙人口的现场报道):

  1993年我们在蒙特卡洛,也参加了其他申办城市的新闻发布会,他们的一些记者就作出一些文章,攻击我们 ,并举出一些例子说明我们的问题。而我们的记者就不会予以反击,这也许是我们这个民族太讲究“温良恭俭让”的原因。申 办本身就是一场竞争、决斗,尤其在涉及原则方面问题的时候,那是根本不能让的,我们应该学会有理、有力、有节的反击。 否则,在这样残酷的竞争中我们太吃亏了。

  再有就是申办电视片的制作问题要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来考虑。因为在没有考察团前来考察的情况下,这部 片子就成为惟一让委员会直观了解北京的窗口,会起到最直接的效果。

  应该说1993年的那部申办片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当时的申办官员认为用西方人的目光去看中国,更能适 应西方官员的欣赏习惯,所以确定由一个美国摄制组来摄制。在蒙特卡洛那个“投票夜”之前,我们国内的记者一直没有看过 那部片子,但看过5个城市的申办片后,我们大家都很郁闷,当时还没有开始投票。

  那部片子把北京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来介绍,通过遛鸟、三轮车和晨练太极拳的老人们来反映北京的古老和文化, 而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特别是北京城市建设、现代化的比例太少了,而且中国体育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突出成绩很少,根本 没有生机勃勃的体育气氛,说明这个摄制作品在对东方文化的理解上还存在很大偏差。此外,从色彩上看,我们的申办片也很 不理想,根本无法与悉尼的色彩亮丽相媲美。其实,我们国家的电视制作水平还是很高的,这其中包括应用高材料制作手段的 能力,再说,还有谁能比自己更清楚地介绍自己的“家”呢。

  错失宣传良机

  场馆存在硬伤

  岑传理(中央电视台体育竞赛部副主任,我国体育记者中首位博士,参与了中国历次奥运会的报道工作,其《许 海峰勇夺奥运会第一枚金牌》获1984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1993年作为北京奥申委广播电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赴蒙 特卡洛采访报道投票过程):

  1990年亚运会期间,刚刚参加完在东京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98次全会(投票决定第26届夏季奥运会在亚 特兰大举行)的近60名委员,受中国邀请来北京观摩第11届亚运会。其实那个时候我们已经有了申办奥运会的考虑,只是 尚未付诸行动,所以对这批掌握“生杀大权”的委员,并未有意识地开展工作。而且对最终出席北京亚运会开幕式的委员们招 待也很不周全,比如来往的交通工具只是一辆普通的大巴士,而且五六十人挤在一辆车里,不用说,在这批委员中,肯定会有 因此而不快的委员,更不用说向他们展示中国体育的成果和北京的城市风貌了。因此,当亚运会闭幕时公众打出“亚运成功, 众盼奥运”的群众口号时,实际上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已经失去了,仓促上阵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实际上,委员们的投票完 全取决于个人意志,申办就是打动委员的过程,这样的机会错失实在可惜。

  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我们的“硬伤”出在比赛场馆上,从《国际奥委会考察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现有 的体育设施为17比3,正在建设的体育设施为0比3,而这一硬件上的“硬伤”是致命的。实际上,我们就没有把自己的潜 力挖掘出来。比如,北京的国际展览中心,看似文化设施,但完全可以进行羽毛球、击剑、摔跤、排球等比赛,换成美国人的 话,一个展览中心也可能会变成4个现代化的体育场馆。还有,举重比赛也完全可以在中国大戏院里进行嘛。如果此方案可行 ,北京体育设施方面的“硬伤”就完全可以避免。要知道,2000年申办工作结束后,北京的体育设施根本没有增加,而且 很多还改成了家具展销的场所,可以说从功能性上几近萎缩和退化,“硬伤”更加明显。所以这份申办报告怎么写,真得费点 思量。

  说到场馆还有一件事给我印象特别深,当年,国际奥委会委员来京考察时,我记得是瑞典人埃里克松带队,我们 安排他们参观的是建于70年代中的首都体育馆。但在看到运动员体息室时,考察团成员都皱了眉,因为运动员的更衣室和洗 澡间分设在通道的两侧,这一点在西方人心里是难以想像的,也就是这一小小的原因,让这座场馆也列入不符合奥运会标准的 场馆。由此可见,我们工作上的细节多么重要。

  面对这次世界最高水平的“纸上谈兵”,我们要做好很多准备,这些准备的目的,就是征服不同民族,不同语言 ,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所以,在这里提个醒,不放过任何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不放过任何一个完善自己的细节。


相关报道:北京申奥2008小资料
相关报道:北京申奥先答卷
相关报道:图文:2008申奥拉开序幕 10强聚会洛桑
相关报道:图文:2008申奥拉开序幕 北京参加洛桑会议
相关报道:日本大阪拉开申奥宣传攻势
相关报道:市长刘淇希望更多国际朋友支持北京申奥
相关报道:北京申奥能否入围今年八月底决定

热点专栏 --> 北京申奥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综合体育 > 体育参考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