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新华网烟台8月12日专电(人民日报记者刘磊 新华社记者徐冰) 8月10日上午10時22分,奇迹诞生的时刻。已经在渤海海峡中徒手泅渡了50多个小时的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张健,在岸边一万多双眼睛的注视下,站立起来,步履稳健地走上山东省蓬莱市东沙滩,高举双臂向拥来的人群致意。 这标志着张健不借助任何漂浮物横渡渤海海峡取得成功,创造了男子横渡海峡最长距离的世界纪录…… 一 自古以来,居住在胶东、辽东半岛的人们凭着舟楫之便,通过渤海海峡,频繁地往来于两个半岛之间。山东省蓬莱市蓬莱阁下的水城,就是著名的登州古港,近年来,由于旅游业的兴盛,闻名遐迩的蓬莱阁每年吸引200多万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这一航线便愈加繁忙,宾客来此游访,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可今年的8月10日凌晨,蓬莱市一万多市民却纷纷聚集在蓬莱阁东面的沙滩上,翘首等待着一位叫张健的客人的到来。这是因为这位客人抵达的方式让人匪夷所思,不可想象,他不乘坐飞机车船,不借助舟楫车马,而是从辽东半岛下水,徒手游过渤海海峡,在蓬莱阁下登陆。 从小就在“八仙过海”传说的熏染中长大的蓬莱人,尤其是那些常年在海上作业的渔民,对这位在渤海海峡徒手泅渡50多个小时的张健,敬若神人。当张健在海上矫健的英姿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中时,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场面出现了,数千人欢呼着冲进齐腰的海水中去迎接张健,有几位干脆扑入海中,跟随、护卫着张健向前行进。由于张健游泳的方向距预定登陆点偏差了几百米,浅海里的人们趟着海水,随着张健前进的方向一会儿奔向东面,一会儿又回头奔跑。欢呼声、掌声和脚下哗哗的海水声伴随着左右涌动的人流汇成了一个狂欢的场面。 记者身边的几位中年妇女边跑边说:“‘八仙’打这儿过海是神话,人家张健可是真的。” 商界著名人士李晓华专程带着女儿从香港转道北京赶到蓬莱。目睹了张健登陆时的勃勃英姿后,他对记者说:“我们这个时代就是需要张健身上体现的这种精神。” 蓬莱市委书记刘树琪说,横渡渤海海峡是人类的壮举,蓬莱市将在登陆点为张健塑像立碑,以嘉其志,弘扬这种精神。 久违了,精神的魅力! 二 “可游完了!”躺在蓬莱市人民医院特护病房的张健在接受记者简短采访时,首先说出了这句话。 8月8日上午,虽然下水前作了精心的准备工作,但张健一入水,大海就给他来了一个下马威。由于渤海海面涌浪的影响,张健偏离了方向,游了几个小时,做的都是无效功。海底的涌浪向张健扑来,把他打得东摇西摆。一般渔船都很难越过这个区域,但张健却以惊人的毅力,硬是向着两米到五米左右的浪扑去,终于游过了这个险段。 可不久又进入了大面积海蜇出没的区域,红色的海蜇向张健游来。这些海蛰,一旦接触人体,轻则使人中毒而感到巨痛,重则吸附胸口致人死亡。为了对付海蛰,军舰上的工作人员又是吹喇叭,又是放射驱鲨剂,这种防鲨剂可以散发出一种让鲨鱼非常难受的气味,海蜇、鲨鱼闻到这种气味就会迅速跑开,终于帮助张健平安地度过了这段区域。 当晚,张健抵达老铁山水道。这一水道因为水温低,漩涡急,所以被认为是整个横渡过程中最困难的一段。而这时的大海黑茫茫一片,连导航军舰上的探照灯都照不到张健,两只护卫的小船在黑暗中只能一点一点地向前摸索。无边的大海,人类对黑夜的恐惧,身体的困顿、复杂的水情,所有这一切都对张健构成严峻考验。到凌晨时分,张健游达北隍城岛水域,这标志着他顺利穿过了老铁山水道,成为了徒手横渡老铁山水道的第一人。 8月9日5时50分左右,张健由于一直服用的高能量食品含糖量过高,造成胃部不适。于是随船的营养师专门“特制”了一包方便面瓶装后交给张健食用。在进食过程中,张健不能凭靠任何物品,只能踩水。食物由一根特制的竿子从护航船的船舷递到张健手边。这根竿子顶端固定一个金属丝套,饮料瓶、柱状营养食物都固定在这个金属丝套上传递。为了防止长时间的海水浸泡使口腔产生溃疡,张健每隔一段时间便用牛奶或淡水漱口。 8月9日上午,海面上刮起了5到6级的东南风,张健前进的有效速度明显减慢,其中的一个小时他只游了300米的有效距离。直到下午,风力减小后速度才有所上升。 8月9日夜,张健在水中度过第二个夜晚。由于皮肤长期与泳衣摩擦,产生了多处擦伤,十分疼痛,在张健的再三要求下,工作人员帮他剪掉了身上的连体泳衣。8月10日早晨,张健距海岸只有3海里了,但突然遇到了逆行的海流。张健只得先向东游再向西游,按“之”字型向岸边游进。就这样,最后的3海里距离整整游了4个小时。上午10时22分,张健在克服能量补充、体温保持、浪涌逆流等一个个难题后,终于成功登陆,完成了徒手横渡渤海海峡的壮举。 三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应该如何协调?用现代的视角看,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民间的意识,或许比今天所谓现代人的要“先进”得多。蓬莱阁内设立的妈祖庙、龙王宫和吕祖祠,都说明了当地渔民对大自然一种崇拜和敬畏。据民间考证,“八仙过海”的传说,就是上古时代的土著利用原始器物成功渡海的一次尝试。而在当地渔民中广泛流传的“海神娘娘送灯”的美丽传说,也是渔民们渴望与大海沟通的一种愿望。 在50年代以前,胶东沿海的渔民在夏季百鱼产卵期,都要晒网伏休,与今天以法规形式规定的“休渔期”不谋而合。很多代代相传的海上作业习惯,也都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痕迹。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愈来愈天真地认为,自然是可以驾驭和征服的,基于这种意识,人类与自然越来越疏离了,而大自然也一次次地报复着自以为是的人类。正如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安泰一离开大地母亲,就会失去一切力量所寓言的那样,距离大自然越来越远的人类,也越来越失去原本的精神和力量。 而张健这一壮举无疑是现代人与大自然一次特殊的沟通。 十多年前曾经横渡琼州海峡的张健对于大海充满着深情。8月8日早晨在旅顺口入水之前,他按照当地习俗进行了庄重的祭海仪式。 8月11日上午,在蓬莱市军港举行的欢送仪式上,张健欣然接受了蓬莱市政府授予的荣誉市民称号。他说:“我同蓬莱就是一家人了,我会在每年的8月10日回家来看看的。” 渤海,拥抱了张健50个小时的渤海在轻轻地喘息着,似乎也在抚慰、赞叹着张健,认可张健是大海的骄子。 张健的妻子、游泳教练李小娜对记者说,从体能、技术来讲,张健只有百分之四十成功的把握,而那百分之六十,是大海善待张健的。 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田麦久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非常不赞成征服自然这种说法,更不赞成称张健这一举动是征服渤海,这是一种与大自然的亲近、亲和的举动,张健这一举动是以一种更好的形式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是与大海的一种深层次的交流。是对人类潜能的挖掘和再认识,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新的探索,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体育运动本身,这是一种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行为,体现出一种发展、健康的现代意识。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