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五十多个小时的追踪报道下来,几位记者的共同特征就是皮肤晒得黝黑、眼睛熬得通红、一脸胡茬…… 8月8日—10日,北京青年张健以50小时22分横渡了渤海海峡,游程达123.58公里。张健以及参与组织、保障此次活动的所有人员,凭借拼搏、协作、科学的精神,成功地挑战了人类的极限。 本报有4位记者在第一线全程跟踪报道了张健的壮举,他们顶住了晕船、疲惫、海浪及各种不利因素的挑战与张健一样经受了大海的洗礼。 海事电话出海失灵 天线架到主炮炮口 8月8日清晨,记者严峻、摄影记者程铁良分别乘坐811舰及随行小渔船随张健出海。 7:50,张健提前10分钟下水。这一切,记者立刻通过手机口述回了报社。 为使张健入水的图片及时发回报社,严峻与程铁良在811舰前甲板上架起了工作台:海事卫星、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各种接线板铺了一甲板。 然而,原本顺利的发稿进程此时却出现了逆转。头天夜里还工作正常的海事卫星电话,现在却因舰艇经常调整航向,使电话天线经常脱离卫星,导致信号跳动,通过网络与报社接片电脑的连接经常出现中断,使片子总是传了一半,又得从头传起。 这下可急坏了两位记者,他们不断根据军舰航行的状态,随时调整天线对准太平洋或印度洋方向的两颗通讯卫星。为了让天线的位置高些,严峻把它架到了前主炮的炮口上,并一直踮着脚尖,踩在放浪板上手扶调整,一站就是半个小时。尽管从上午9:00到下午4:00两位记者更换了数个“阵地”,想尽了各种办法,照片依然未能发出。懊丧的心情和过于忙碌使他们俩成了船上首批晕船的人。 最后,通过后方与提供海事卫星电话的公司联系,才得知所带的陆用海事电话仅凭这两位记者的双臂调整天线,是无论如何跟不上舰艇航行时的变向及颠簸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天811舰上近十家新闻单位,没一家能把图像报道传回。这不能不说是张健渡海活动中的一个小遗憾。 到张健下水第二天的8月9日,从烟台港专门开来一条交通艇,将总指挥曾繁新接上岸时,才把这台存满图片的笔记本电脑由此转送上岸,给了刚刚抵达的第二批报道记者杨涛、卢北峰,通过路上网络发回报社。 为拍张健水中进食 摄影记者狂吐不止 图片没发出,自己却因盯电脑屏幕太久而晕船。为了保证后面跟踪报道的进行,严峻与程铁良进行了分工:平时811舰上的各项实时报道由严峻完成,而程铁良则尽量多地保存体力,准备每天一次的上小渔船贴近拍摄张健。为随时了解张健最新的信息,形成短稿,用手机向报社播报。严峻在甲板上一“盯”就是几个小时,海风直吹得他头皮发麻。 8月9日的下午,对程铁良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已经晕船1天多的他,还要跨过上下起伏达1米的船舷,登上随行的8米长的小渔船去狂颠3小时,贴近拍摄张健水中进食。 在小船上,看似不大的海浪,却成了令人心惊的恶魔,它使船身摆幅达30度以上。上船没几分钟,中央电视台摄像及程铁良便再也无法控制而狂吐不止。但就是这样,他们依然坚持拍摄了3个小时。当严峻在811舰上等到程铁良归来,发现他下半身的衣服都已湿透、脸色惨白,连走路的劲都没了,而他怀中的两台相机却丝毫未湿。 蓬莱海滩追抢新闻 四记者泡坏三双鞋 8月9日晚上,在北京连续40多个小时进行接收编辑稿件的实习记者杨涛,与摄影记者卢北峰作为本报此次行动的第二批记者,抵达山东蓬莱。当夜,经过2个多小时的努力,他们将严峻、程铁良从811舰上捎来的照片传回了报社。紧接着,杨涛又于凌晨3点登上了自蓬莱迎接张健的渔船,前后近60个小时,他仅睡了不到4小时! 10日上午10点22分,张健成功在蓬莱东沙滩登陆。此时,本报的这4位记者都已聚集在海滩现场采访。然而,由于当地上万名迎接张健的群众过于热情,现场出现严重挤推。为捕捉精彩瞬间,这4位记者全都趟入没腿深的海水拍摄。结果严峻凉鞋挤丢了,卢北峰和程铁良的旅游鞋被泡报废;而他们4人的裤子也均被海水及沙子毁了。但是,他们在混乱拥挤的登陆现场,却没漏过任何一个张健登陆的精彩细节。 前方后方接力报道 网上滚动渡海专题 从8月8日早晨张健一下水,本报开始即时在Ynet.com网站上滚动报道张健的最新消息。 8月8日早晨,记者严峻、程铁良从811扫雷舰上发回了第一篇消息《张健提前下海》,后方记者杨涛立刻整理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本报网站,网站技术人员旋即将最新消息发布在事先制作的“张健横渡渤海海峡专题”中。以后,随着前方记者的消息源源不断传到,以及各方面资料的陆续到位,网站上的消息也越来越丰富。 8月9日,考虑到第一批记者在811舰上可能会错过张健登陆的瞬间,按照时间的安排,报社派出第二批两名记者卢北峰、杨涛赶赴张健的登陆点蓬莱,力求做到万无一失,而杨涛的工作则交由另一名记者樊宏伟接替。 8月10日凌晨2:00,杨涛登上组委会安排的一艘快艇,争取在最近距离目击张健冲刺,卢北峰则留在岸上全力报道张健登陆情况。凌晨4:00,杨涛乘坐的快艇在蓬莱12海里以外与张健会合,立刻向报社发回消息,而整夜留守报社编辑部的后方记者樊宏伟接到消息后立刻开始向网站发稿,网站技术人员也全力配合即时将消息在网上公布。由于有4名前方记者共同发稿,滚动报道进入了高潮。 到张健终于成功登陆时,本报网站已经滚动播出80余条消息。50多个小时的连轴报道下来,几位记者的共同特征就是皮肤晒黑、眼睛熬红、一脸的胡茬,但想到让所有读者及时深入了解了张健渡海这一壮举,大家都觉得挺“值”!樊宏伟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