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届世界杯男子乒乓球赛昨晚在扬州体育馆胜利落幕,随着中国选手马林夺冠,标志着大球时代来临,中国已经把握先机。同时,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表明大球符合乒乓球运动发展潮流,这项改革是成功的。
本次小球变大球处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即9月25日奥运会乒乓赛结束,10月12日世界杯赛开始,尤其是打到奥运会最后的选手几乎没有适应大球的时间。如奥运冠军孔令辉悉尼归来参加了各种各样庆功仪式,并随团参加奥运健儿西部行活动,据教练介绍,赛前他仅仅进行了两次较短时间的大球训练课。所以,一上场就接连以0比2的相同比分负于克罗地亚普里莫拉茨和中国台北蒋澎龙。而瓦尔德内尔与孔令辉的命运一样,在分别负于同胞卡尔松和中国马林后,便提前出局了。上届冠军白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携新婚妻子赴扬州,却没能在妻子面前露脸,负于金泽洙和佩尔森后,便完成了使命。运动员在场上失分后不停地看球拍的动作,似乎对自己、对球拍颇有疑义,说明40毫米大球与38毫米小球在球感、球性、旋转、速度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但两天后,场上情形就发生了很大变化,比赛来回球多了,选手们逐渐适应,技战术发挥开始显现个人风采,大球魅力渐渐体现出来,受益最明显的便是马林和金泽洙。马林说,自己过去常常因侧身抢攻不能回位,所以在使用这项技术颇有顾虑,改大球后,由于球速减慢,自己有了调整时间,使这项技术有了较好发展。而金泽洙属于步法好的选手,大球速度慢,更使他进攻时到位率明显提高。
观众说:大球看得更清楚,比赛来回多,看起来更过瘾;裁判说:改大球后,擦网球、擦边球比小球时清楚多了,判断更准确;乒坛官员说:中国支持大球改革,是因为它更符合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只有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参加乒乓球运动,让更多的人来观赏它喜欢它,乒乓球运动才可能具有更大的生命力,路才会越走越宽广。(本报扬州今日电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