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争霸赛第一阶段比赛于9月30日结束。原以为集中了
国内20支男篮劲旅的南北篮球争霸赛,应该是一番“柳营春试
马,沙场秋点兵”的景象,毕竟在CBA联赛揭幕之前,如此的
比赛对多支甲A球队而言都意味着一个了解对手,磨练队伍,为
CBA联赛进行准备的机会。可第一轮比赛结束,却留给我们一
个个无奈的怪印象。
怪现象之一:甲A球队出工不出力
虽然比分是反映一个球队实力的镜子,可本次争霸赛的比分
却总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说曾经在甲B联赛中叱咤风云要夺冠
军、在甲A联赛中也名列四强的北京奥神,此番竟落得个连败,
而输给的对手竟然是天津和平海湾、黑龙江的电信这样的弱旅;
赛前曾经拒绝参赛的辽宁队,虽然最终也硬着头皮来参赛了,可
队中的名将却难觅影踪。八一队此番派出的则是青年队的队员,
其他的甲A球队同样如法炮制,出工不出力。于是乎,各队的主
力纷纷“雪藏”起来,像永安、辽宁、奥神这样的强队输球便成
了“司空见惯”的事,而河北露露这样的昔日弱旅便“乱军取胜”。
于是南北赛区中甲B球队甚至乙级反倒成了主角。
思考一:面对赛场上强队怕赢球的怪现象,辽宁俱乐部方面
认为,争霸赛对各个俱乐部的补贴仅是一万元,对普遍经费不足
的球队而言,这些钱显然不能满足需要。如果打进了赛区的四强,
还要打主客场比赛,如此一来,又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的确从
各俱乐部的现状而言,缺乏经费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有一点却
是必须看到的,南北争霸赛并非是纯粹的商业比赛。它不仅是决
定“亚俱杯”的参赛资格,而且也是为了通过比赛来扩大国内篮
球的影响,提高各俱乐部的商誉价值,从而促进中国篮球球市的
发展。因此从长远来看,其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我们仅
从眼前的得失来权衡长短,最终失去的或许将是中国篮球今后的
成熟与发展。
怪现象之二:热身赛不热身
各甲A球队几乎都将自己的主力阵容束之高阁,派出二线队
员出来迎战,即便主力球员上场了,也多是斗志全无,任对手的
比分直线上升,对于此现象山东领队叶鹏说:“去年的热身赛,
一看其他队的表现,便能确定出山东队在甲A的位置,今年却什
么也看不出来。”争霸赛无法热身,几乎成了许多球队接受记者
采访时的潜台词,而理由也颇充分:其一,球队的主力在国家队,
无法归队参赛。如八一和辽宁、首钢队等队便是如此;其二,外
援尚未确定,没了主力,缺了外援的热身赛自然形同虚设,甚至
诸如辽宁等队打算过一阵子自己再举办邀请赛热身。
思考二:本来除了甲级联赛外,国内球队每年的比赛机会本
就有限,可对于争霸赛这样的机会我们却有了诸多的理由说“不”。
任何球队的实力都需要通过不断的比赛来验证,而仅靠一两个主
力球员或是外援来打天下更是不可取,认为比赛离联赛的时间安
排太接近的顾虑更是牵强,在美国一个中学球队一年要打200
场左右的比赛,难道我们平时所倡导的“以赛代训”便是一句空
话?一个队的实力在于12个队员的整体实力,全面提高才是一
支球队成熟的关键。
怪现象之三:球迷的倒彩喊起来
朝阳市虽说地方不大,可球迷不少,场场爆满。晚上,15
元、20元一张的门票常常售罄,而朝阳球迷更是自豪地说:“
我们这儿的篮球人口占总人口的50%”
可就是有这么好群众基础的赛区,却一次次传来倒彩声,尤
其是在首钢和永安这两支甲A球队的交锋时,看台上竟一次次发
出了“退票”、“下台”的呐喊,原因也极简单,第一节两队还
派上主力,后三节便找些“板凳”球员充数。
思考三:“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而每支球队都应该珍惜
自己的荣誉,否则眼前的倒彩或许便会成为日后的冷眼。刘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