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老祖宗总结出来的经验。万事皆如此,足坛不例外。
这次亚青赛,中青队可谓载誉而归。曲波一记“狮子甩头”,甩掉了套在中国足球头上多年的“恐韩咒”;中国对伊朗一役,安琦被誉为中国的“托尔多”。这些,让我们球迷略感欣慰,毕竟,我们看到了21世纪中国足球的“星星之火”。这些“星星之火”何以才能“燎原”?若置于沙漠之中,必会熄灭;若置于森林或草原之中,必会“燎原”。足坛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球员需要良好的成长环境,必须让他们“近朱而远墨”。
曾记否?中国足球也曾出现“火花”。七年前,为了在世纪之交完成几代球迷的梦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健力宝出巨资送“天才少年”远赴巴西“留学”,为了使之“近朱”,可谓用心良苦。受“桑巴舞”之熏陶,这批球员也略显“赤色”。灵气十足的李金羽、李铁、张效瑞等,可谓中国足球之“火种”。回国后呢,短短几年,这些“赤色少年”已被中国足坛这个大“墨缸”染成了“黑色少年”。日趋发胖的李金羽,只会狂奔的李铁,越来越“笨”的张效瑞就是铁证。痛心疾首?不怨其它,只因他们那时年龄尚小,还做不到“近朱者赤,近墨者不黑”。
明知回忆心会痛,天涯无归途,让我们再一次捧着那颗苦涩的心,作一次无奈的假设。假如那些灵气十足的“赤色少年”能够在国外的俱乐部踢联赛,那么他们就不会被“染黑”,中国也会有“中田”式的球员,更不会把打败韩国作为“历史性任务”。
中国足球简直是“超级大染缸”?近之必黑;远之,益处多多。范大将军从申花到英甲老当益壮,德甲几年,杨晨已是射手气十足,孙继海赴英伦之后,也进步神速,就连黎兵德国“几月游”之后,也“老树发新芽”,一度傲视甲A射手榜。无它,“近朱者赤”也?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的名言,相信中国足球的决策者都知道。那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他们更是耳熟能详了。但愿中国足球的主宰者能从中领悟一些道理,早日把这些杰出的中青小将们送出去。毕竟,中国这样的球员少之又少,这样的机会又浪费了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