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足协阎世铎副主席对中国足球报道作了这样的概括:成绩很大,问题不少;主流正常,但有杂音;帮了大忙,也添了小乱。他表示,现在足球报道给社会这样一种感觉:弘扬主旋律不够,批评主义占了主流。他说,在一些记者看来,不写批评报道就没人看,报纸不骂就不好卖,不跟足协对着干就体现不出斗志。甚至还有人总结出这样的报道思想:凡是足协拥护的我们就反对,凡是足协反对的,我们就拥护。这样的报道给中国足球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社会上认为,中国足球很乱,国外则认为,中国足球腐败。静下心来想一想,现在每场联赛的观众达到了两万,而8年前是什么样子?取得这样的成绩靠什么?难道不值得肯定吗?阎世铎同时呼吁媒体,不要对足协持怀疑态度。
如果以上消息是真实的,我有充足的理由对足协提出质疑;如果这则报道是虚假的——问题是它不可能是虚假的。阎足协概括媒体的方式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多年来足协一直这样,不过,他说话的口气如此之大还是让人吃了一惊,想当年体育局的首脑以这样的口气讲媒体,也招来一片嘘声。
阎足协的话不像基层干部,而像是中宣部制定政策的人,其实中宣部也无非上传下达,建国以来一直是由党中央管宣传。奇怪的是,如今足协想管了,他居然能给媒体定性定位并且发起了指示。我一直解说不好什么叫“不知天高地厚”,也解说不好“自知之明”,阎先生的行为帮了我的忙。
多年来,我一直对媒体的报喜不报忧有不能掩饰的轻蔑,但在90年代中期后,中国的媒体找到了自己的灵魂,应该说中国足球能有今天恰恰得益于媒体的锐利批评和揭发。从媒体的本性上说,没有了批判精神就意味着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这里有必要提醒足协:生活是在扬弃中被完善的,现实永远存在不合理之处,即使你的成绩占了90%,余下的10%也可能是毁灭性的。俗话讲行百里半九十,媒体就是为了那10%而存在的。应该说媒体不仅有必要怀疑,而且必须怀疑才会保存批判精神和保持进取精神。
足协有义务接受监督和批判甚至包容“添乱”,连党中央都称赞媒体的批评精神,怎么你足协就老虎屁股摸不得?你有什么主旋律可弘扬的,凭什么要给人戴大帽子?我想,阎副主席肯定已经忘了自己是干什么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