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强赛到了中盘阶段,让我想起一个必须注意的词:节奏。
什么是节奏?它不是我们熟悉的“像豹子一样勇猛”或“横下一条心”的故事。这种挥舞大刀猛杀猛砍的姿势已经被证明只能以悲壮的结局收场。它必须是理性的,通俗地说,踢的是球,比的却是脑子。
中国足球历来处于“无节奏时代”--举着拳头一顿乱抡,却总不得要领,反被人在紧要关头轻轻一点,便一泄千里。所以我们长久地搭不准足球潮流的脉膊,踢着毫无韵律可言的足球。
我的结论是,中国足球应当告别无节奏时代,十强赛是一个正名的契机。
米卢能不能带中国队出线,现在难说,但从十强赛所进行的几场比赛中,看得出他在致力于一种节奏。
1954年世界杯,匈牙利如日中天,德国队自知实力不逮,在小组赛中故意惨败给匈牙利,待杀进决赛后毕其功于一役,掀翻心高气傲的“无冕王”。
这个例子不是拿来证明米卢有蓄意输掉中卡之战的企图,但可以证明在非一场定乾坤的比赛中,排兵布阵的确要“放眼量”,而我们的确不必每场都上郝董、杨晨,如米卢所说,“不是非要赢得每一场比赛,但我们的目标是要赢得整个十强赛。”
跑步最需要节奏。如果我们把十强赛看成一场中长跑,那么十月的塔什干,节奏很可能是导致中国足球是凤凰涅还是再度沦落的要旨。中国不能拼冲刺,原因很简单,如果B组要到塔什干才能决定谁升天堂,中国队很可能再入地狱。
所以中国要拼途中跑,怎么打主客场,谁打主客场,战术怎么变,体力如何分配,这是个需要统筹的问题,米卢掌控着整个战役的节奏。
“九一五”的中乌之战,是中国队变奏时刻。如果说中国队上一场是韬光养晦,这一场必是全力出击。这个道理就像打出去的拳头,上场适度收回来就为了在这场更有力地挥出去--这一变将可能导致全局的主动。
以节奏论兵,为的是中国足球不再像以往那样,精疲力竭地倒在离终点咫尺的血泊中。伊志刚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