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11月14日电新华社记者沈虹冰 赵海波
九运会赛场上出现了一些对比赛公正性不信任的情况,它是市场经济中不“诚信”现象在体育竞赛中的反映。 九运会开幕前后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裁判问题。从拳击场上“超历史纪录”的申诉到马术、乒乓球、飞碟射击都出现了相互不信任、不和谐的场面,引得议论纷纷。 由于全运会的成败事关各地体育工作的“荣誉和成绩”,也关系到个人的经济利益 和职位升迁,因此,体育的公正性受到质疑不完全是裁判的责任,也表明运动员和教练员受“功利心理”所左右,输了比赛之后怨天尤人,怨裁判、怨规程、怨客观因素。这些不正常的行为,都是缺乏诚信的一种表现。
体育一开始就有必须遵循的标准和维护这个标准的裁判,它的“诚信”是建立在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运动员与裁判之间约定俗成的认可基础上的。体育竞技,“诚信”为先。失却了“诚信”,就会失去体育竞技的公正性和存在的意义。
随着体育竞赛的日趋激烈,近几年在体育界许多领域出现了诸如“黑哨”、“兴奋剂”、“假球”甚至“假运动员”等等和体育精神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一是拜金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二是体育行政管理层不按客观规律办事造成弄虚作假,甚至不择手段谋取虚假成绩;三是“应试体育”带来的巨大压力。 体育竞赛进行战术部署、制定比赛策略当然是必要的,但不能互不信任,甚至尔虞我诈,相互恶意欺诈,相互攻击和漫骂。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诚信经济;体育竞技是公正的竞赛、诚信的竞赛。体育竞技出现众多不诚信的现象应该引起管理者从更高的角度分析和裁判,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整顿经济市场需要大刀阔斧,整顿体育竞技的秩序当然也不能“挠痒痒”。
九运会赛场请来了许多“洋裁判”,“洋裁判”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国内裁判水平低劣,它表示了国家体育总局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维护体育竞技场的公正性、诚信所作的努力。(完)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