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森纳和热刺的德比战因为索尔-坎贝尔而成为本周英超的焦点。在民风保守的英格兰,名教练、名球星跳槽到敌人的阵营必定引起轩然大波:70年代末布莱恩-罗布森从西布朗转会到曼联,名教练阿特金森经不住阿斯顿维拉的高薪诱惑,背弃了谢菲尔德星期三,结果他们故地重游的时候,无一例外地遭到球迷的起哄。其实球迷真有点拿起碗吃肉,把碗一翻骂娘的苛刻。这些大腕毕竟是在江湖上行走的猛男,侮辱和恐吓只会激起他们更强大的斗志,在加斯科因出位之前,罗布森是英伦当仁不让的第一前卫,结果他当时带领红魔以3比0战胜 西布朗米奇,一洗转会6个月以来水土不服的颓气;阿特金森对球迷的推搡甚至报以灿烂的微笑,结果维拉在以0比2落后的情况下以3比2反胜,这些逸事在阿特金森给《卫报》写的专栏中有很精彩的描述。
年轻的索尔-坎贝尔没有他两位前辈潇洒,但他严肃的脸上写着坚毅和冷峻,球场上印着“犹大”的白气球,写着“john 13:27“(新约全书记载的犹大背叛耶稣的时间)的横幅,球迷高呼的“you fat bas-tard”(你这个胖杂种)对他反倒是一个极好的鞭策,比赛中坎贝尔至少有三次成功的门前解围,1比1的战果对于狂热的主场球迷和坎贝尔都是一个“win win situation”(双赢的结果),热刺保住了荣誉,坎贝尔打出了身价,冲破了心理障碍。
职业足球的成功离不开球迷的倾力支持,但要球员在一家俱乐部终老既不现实,又不人道。坎贝尔为热刺贡献了10年的青春,他不可能永远在一家甘于中庸的球队无声无息下去。巴蒂为了圆一回意甲冠军的梦想,即便佛罗伦萨球迷为他建一尊铜像他也毅然加盟罗马。忠诚如巴蒂、“贪财”如菲戈者无不是为了实现自身在事业上的增值而当了“犹大“,球迷有什么好非议的?足球是青春饭,既然有一个博斯曼法案解除了球会套在球员身上的枷锁,这对足球自身的发展是天大的好事,只有球会完善好自身的管理,真正地做到企业化,他们才能打铸铁打的营盘,无需为球员这些流水的兵整天忧心。
热刺走了坎贝尔,才有莱德利-金的迅速成长;坎贝尔只有到了讲究技术的阿森纳,才有一个氛围促进他改善以往靠身体,不靠头脑踢球的毛病。热刺从南安普顿挖走教练霍德尔和顶梁中卫理查斯,其作派一样是巧取豪夺,我们也看不出他们有何道义可言?
中国队出线给体育报业带来的冲击很快就在明年世界杯升温的时候体现出来,不知道那时候体育记者群中又有多少犹大出现?老人家不是有一句名言“把坏事变成好事”吗?大乱之后必然大治,当某一天我们不必通过某些垄断式的采访才知道国家队教练8小时以外逸事的时候,只有那些真正言之有物的球评成为主流;只有白领阶层的《卫报》和哗众取宠的《太阳报》泾渭分明地鼎足而立的时候,体育记者的转会才有其积极的意义,跳槽的人再有本事,不过是一个高级打工者,他们最完美的结局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名人,能云集各路英雄的报社才是一个恒久的品牌。
(广州电视体育评论员 林浩阳)
快来下载九运会精彩手机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