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九运会的金牌榜,很容易就能发现不少金牌被分成了两半,而一些代表团的金牌数也被加上了“0.5”的尾巴。其实这“0.5”的尾巴是从八运会开始的“各省市之间可以进行运动员交流,当运动员在全运会上夺得奖牌之后,计牌方法为培养单位和输送单位各计一半”的规定的“结晶”。
当运动员交流协作这张“新面孔”初登八运赛场的时候,敢吃螃蟹的人并不很多,能 从这个新规则中受益的人更是只占少数。可当九运会的大幕真正拉开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交流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像广东棒球队和上海棒球队结盟共同组成“广东九运棒球队”,并以此来抗衡棒球强队天津和北京的例子可谓“多如牛毛”。
广东代表团早在将九运会的目标定为“争取金牌和总分第一”目标的时候,就已经将通过交流和协作拿分和拿牌定为了自己向第一奋斗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在九运会的赛场上,经常可以看到其他省市的选手为广东摘金夺银的情景。一位体育界人士曾经将广东在本次全运会成功的过程称之为“巧取豪夺”,而通过运动员交流为广东摘金便是“巧取”。
北京团在立下“金牌总分超八运”的目标之后,也决定通过运动员交流作为给自己增长总分的一个主要手段,北京团参加九运决赛的500多名选手当中,交流协作而来的运动员竟然达到160人。毫无疑问,允许运动员跨地区交流,大大调动了一些省市的积极性,也颇受大家的欢迎,几乎所有的省市都是举双手赞成这一改革壮举。
但几乎所有人的赞同并不等于这种交流没有一点弊端可言。一位长期在“体育弱省”从事基层工作的老体育人告诉记者,交流协作的风行,让体育强省从弱势地区“挖”走尖子运动员的例子越来越多,而且这种“挖”并不仅局限于运动员,不少优秀的教练也被“一锅端”。而在这些体育弱势地区,特别是西北、西南等省市,这种“挖”人才的现象极大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陷入”恶性循环“只能让他们越来越“弱”。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交流对于增强中国体育实力的作用不可低估,但它也是一柄“双刃剑”,九运会反映出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的管理者认真对待。
-本报记者杜锐(广州专电)
快来下载九运会精彩手机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