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围棋能有今天,没有媒体的推波助澜是不可能的。但在组织、协调媒体的过程中,很多事情棋界人士做得很差或者没有做,以致根本不通知媒体关门下棋的现象经常发生--甚至发生在名人战、乐百氏杯决赛上。
试问,哪个企业不追求回报的最大化?哪个赞助商愿意看到自己的银子打了无声无息的水漂?
这种回报承载于围棋的影响,体现在媒体的传播。
中国围棋需要更多更大的赞助来举办围棋比赛,以扩大围棋的影响、推动围棋的普及。赞助方要求获得相应的回报,回报则体现在媒体的报道上,同时通过媒体的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围棋、关心围棋、喜爱围棋。在这个互动互利的循环中,比赛主办者、赞助企业方、媒体必须清楚自己在这个循环中的位置,下好手中的每一步棋,才能共同创造多赢的局面。
站在围棋媒体有固定围棋版面的综合报和专门报道围棋的专业报的角度看,如果组织不到足够的稿件,报纸就面临“开天窗”的尴尬,而报纸都是以自己的内容来掏读者的腰包,“屁股决定脑袋”,利益的驱动迫使媒体人士不得不主动和棋界人士搞好关系,以获得他们更多的支持。
反观操办比赛的棋界人士,一些人以棋高自傲,以领导自命,以游戏规则制定者自居,态度不好拒人于千里之外如家常便饭,自以为是垄断了围棋资源的“大爷”,常常以高高在上的姿态示人,以致“棋界人士不好打交道”成为媒体圈的共识--当然也有少数人在媒体公关方面做得不错。
我以为,部分棋界人士把自己、也把围棋摆在“大爷”的位置上,既不明智,也不可取。
在竞争激烈的体育媒体市场(主要是报纸),虽然围棋媒体必须满足爱好者的需求,但他们也拥有独立的话语权和价值趋向--《体坛×报》“枪毙”三星杯决赛稿件即是一例。熟悉媒体运作的圈中人士都知道,在“水缸硬,还是砖头硬”的企业媒体碰撞中,“水缸”非死即伤的例子在中国媒体史上俯拾皆是。
笔者恰好在圈中目睹过一次“砖头”VS“水缸”,最后“水缸”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例子:在中国人举办的一次世界大赛上,比赛组织者不屑新闻发布会给记者发“信封”的游戏规则,怠慢了辛苦奔波的各地记者,结果第二天“×××,最后的晚餐”之类的“砖头”在媒体上乱飞,老记们把郁闷都发泄到稿子中了。
在圈中人士的指点下,第二天下午比赛组织者慌慌忙忙亡羊补牢,主动把“信封”一一送到老记手中。如此,企业形象损失在先,名声扫地在后?不少棋界人士称之为“农民气”?,更令媒体敬而远之--此后的几站比赛,到现场采访的媒体越来越少。虽然这个例子很俗,但或多或少可以说明--围棋媒体固然离不开棋界的支持和配合,但绝不是某些棋界人士眼中处处求人随你赏赐围棋新闻资源的“孙子”。
在媒体棋界的关系史上,因“措辞不当”、报道“莫须有”的事件,编者被迫道歉或作者遭“封杀”的故事也有不少,囿于笔者圈中人士的身份,这些故事不便见诸报端。
比赛主办者、赞助方、媒体是中国围棋这驾马车中最重要的三个轮子,缺一不可。某一环节出了问题,中国围棋就玩不转,主办者、赞助方、媒体之间应该不存在谁高高在上是大爷、谁低声下气装孙子的不和谐现象。
作为媒体中人,我想对棋界人士说,请摆正位置、加强沟通、善待媒体。因为,善待媒体,就是善待中国围棋。中国围棋媒体只有努力革新、锐意进取,才能成为推动中国围棋前进的力量。(文/弈之道)
新浪足球彩票系列短信助您决胜千里!
订中国队与世界杯新闻 国脚动态随时知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