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卢走了,留下了一串串的回忆与反思。米卢的离开,为中国人同世界杯带来的欢乐与忧伤最后划上了一个句号。一个“米神奇”的时代结束了,与此同时,国人也开始了与世界杯有关的种种真正的冷静反思。
中国含辛茹苦,历经44载才一圆世界杯梦,但三场赛下来终一球未进,黯淡告别世界杯。中国足球的成败因果且另当别论,但十三亿国人尝了一次极度失望与尴尬,这难免不是
一次好事,知耻而后勇,大悲大喜或许会带来大彻大悟。
中国足球自然值得反思,在米卢离开之前,这个反思就已经开始。那么国人要不要反思?媒体要不要反思?
为什么我们明知中国足球在世界的位置,却对其有那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为什么我们只能分享胜利的快乐,却不能承受失败的沮丧?为什么中国的媒体失去理智推波助澜,却不能高屋建瓴用理智去引导中国读者?为什么一些中国媒体旧习不改,在境外仍对制造中国足球队的花边新闻乐此不疲?
足球比的是什么?自然少不了赛场上球员的技艺和教练的智慧。那么赛场外呢?是不是也会映衬出一个国家乃至民族的整体素质和文明水准?
中国无疑是个大国,但也不应忘记,在世界杯圈中,中国足球仅仅是刚刚跨进小学门槛的一年级小学生;同韩国五次挺进世界杯相比,中国国民和媒体对世界杯的了解和适应也仅仅是小学一年级的水平。这一切都不会因中国的十三亿人口而有所增色。如此,就不难理解“快乐足球”只能应付“十强赛”,而到了世界杯赛场上就不会继续快乐;就不难理解中国媒体在自己的邻居韩国队出人头地之后的一种酸酸的心理和极尽挖苦讽刺的描绘。
一直在为中国足球加油的韩国朋友为中国邻居的这种“醋坛子”心态伤心不已。对于国人来说,接受这一批评显然极不舒服,但与其自我辩解,不如坦然承受,确实有中国媒体在报道韩国人的胜利时用了许多极不礼貌的词汇,尽管持这种心理的记者不是中国记者的全部。扪心自问,在我们的球艺尚不够精湛之时我们的心胸是不是也不够开阔?在中国足球跨进世界门槛的一刹那,我们有没有想过国人及媒体从业者的心理素质、文明水准和心胸也已经同世界大家庭同步?
中国人对待中国足球在世界杯上的胜利自然同爱国密不可分,但赢球不等于赢得民族的尊严。如果没有了尊严,又何谈快乐。尽管世界杯赛场上欢乐英雄的悲喜剧时时刻刻在上演,但在世人的心中,英雄并不仅仅属于那些绿茵场上的胜利者。
难忘的2002年炎热的六月,对于中国来说,仅仅是第一次,今后,我们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这第一次的悲喜与教益已足以令每一名国人铭记。总有一天中国足球会再次为国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尊严。也总有一天,国人和媒体会学会同中国足球与世界一起分享这份尊严与快乐!(林中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