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地时间29日,美国印地安纳,第14届男篮世锦赛开打。王非军团为中国男篮的荣誉搏杀,这也是中国男篮第六次在世锦赛中亮相。因为姚明成为本年度NBA状元秀,因为突如其来的“王治郅不归”,因为有NBA经历的巴特尔,还因为战神刘玉栋、老将李楠、胡卫东、巩晓彬为中国篮球的最后之旅,男篮世锦赛成了焦点。中国男篮的世锦赛前程究竟怎样,在每位球迷心中恐怕都有自己的看法,本报今日刊发的这篇特约稿件也是其一。
回望世锦赛历程
本届男篮世锦赛是中国男篮第6次冲击这项篮球界的世界杯,中国队在前5届比赛中都取得了哪些成绩?其战术演变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中国男篮的世锦赛之旅是从1978年波多黎各第8届世锦赛开始的。在那届世锦赛上,中国队共进行了7场比赛,取得了2胜5负的战绩,平均每场得98.1分,失113.6分,最后名列第11名;中国队第二次参加世锦赛是1982年捷克斯洛伐克第9届世锦赛,结果是只取得了1胜6负的战绩,最后名列第12名,平均每场得79.6分、失96.7分;第三次是1986年菲律宾第10届世锦赛,取得了4胜6负,最后名列第9名,平均每场得87.8分、失92.9分;1990年,中国队又参加了1990年西班牙第11届世锦赛,只2胜6负,取得了第14名,平均每场得93.9分、失111分;1994年,中国队打入了加拿大第12届世锦赛,取得了2胜6负,最后名列第8名,这也是中国队在世锦赛上取得的最好成绩。最后平均每场得72.1分、失96.5分。
在中国队参加的前5届世锦赛上,共参加了40场比赛,胜11场,负29场,胜率仅27.5%;平均每场得86.2分,失101.5分。
1998年希腊第13届世锦赛,由于中国队在亚锦赛上轻敌,导致失去了参赛资格。去年在上海举行的亚锦赛上,中国队毫无悬念地击败了黎巴嫩队,顺利地取得了本届世锦赛的参赛资格。
战术的演变
在前几届世锦赛上,中国队也不乏高大队员,但唱主角的是外线队员。那时,中国队主要是以外线来组织战术,其快速、灵活、多变的战术在国际篮坛颇有影响。
在所有参加中国男篮世锦赛的球员中,场均得分达到两位数的共有8名球员,这里面没有一名是中锋。中国现任主教练王非是中国队参加世锦赛届次和场次最多的球员,他先后参加了1982、1986和1990年三届锦赛的25场比赛,他同时也是中国男篮在世锦赛中总得分最多的球员,平均每场11.8分(总共296分)。
前中国男篮教练张卫平是当时平均每场得分最多的球员,他参加了1978和1982年两届世锦赛,出战13场,共得218分,平均每场得16.8分。尤其在中国队第一次参加的1978年世锦赛上,张卫平作为中国队主力队员出战7场,平均每场得25.3分,名列该届世锦赛得分榜第二名,这是中国球员在历届世锦赛个人单项技术排行榜中的最好名次。但他也不是中锋,他只是一名前锋。
在世锦赛上平均每场得分超过两位数的还有胡卫东(15.1分)、李亚光(13.4分)、马健(12.8分)、郑武(12.6分)、刘玉栋(11.5分)和匡鲁彬(10.3分),这些人都是外线球员。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当年中国队打天下的武器是外线,代表中国男篮战术风格的战术是快、灵、准、小。
当时,中国队中也有高大队员,像单涛、王治单,他们也能够在内线起些作用。但那时的篮球规则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国际篮联有关竞赛规则还不像现在这样强调速度,那时是10秒钟推进至前场,30秒钟能做出投篮动作,这也是高大而速度并不快的高大中锋还能起到作用的关健所在。
但现在国际篮球规则也向职业篮球规则靠拢,向高大、快速、多变化、强对抗方向发展。而眼下的中国队三大中锋虽然不能领先于这个潮流,但起码不落后于这个潮流。
中国男篮的战术也已经从以前的外线为主,演变到了今天的以内线为主。这不仅是适应了国际大潮流,更是因材施宜、因材施教的结果。中国篮球从外线转移到了内线后,已经逐渐顺应着这个潮流,他们懂得现在的三大中锋将是创造中国篮球未来的希望。
虽然中国篮球的传统镇队之宝--技艺纯熟的灵巧战术在现在的国家队中已不多见,但以内为主并不说明不重视外线了,相反,现在中国队内线对外线的依赖程度还比较大。从本届中国男篮几名外线球员的发挥看,其状态并不稳定,并让人产生这样一丝忧虑,就是当中国队外线哑炮时,内线能不能打开?
从以上演变可以清晰看出,随着姚明的突起,中国队的战术已经从外线打到了内线。
中国队要答四张卷
作为第六次冲击世锦赛的中国男篮,这届世锦赛是一次大考,他们有四套试卷要做。
试卷一:进入前八名
中国男篮本届世锦赛的任务就是要打进前八名。从男篮的人员组成看,他们具备了打进世界篮球主流阶层的实力,但从热身赛的表现看,小伙子们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如内线没有绝对实力,外线发挥不稳定,没有几套像样的战术配合,老将体力堪忧,新人找不到感觉等问题。
中国男篮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一要在内线上多做文章,二要多演练出几套攻防的配合来。中国队既然有姚明这样的绝对高度,就要围绕他多做文章,如在四国赛时效果极佳的“姚刘配”,在土耳其和与加拿大、“梦五队”时却不见了。对中国男篮来说,实现进入前八名的目标,还要解决好组织后卫问题,但现在这个位置显然还存在较大毛病。
试卷二:展示“移动长城”
虽然姚明出道已经四五年,也在悉尼奥运会和北京大运会上展示了一下自己,并在大运会上有最后一秒盖飞美国人的投篮而使中国队取胜的优异表现,但这次世锦赛是姚明成为状元秀后首次在正式国际大赛中亮相,是展示状元秀风采的最佳场所。
所以,不论是王非在战术的安排上、还是姚明自己,都要好好地研究这张试卷。在与加拿大和“梦五队”的热身赛中,王非虽然坚持了以内线姚明为主的战术,但姚明获得的机会并不很多,与加拿大比赛时仅获6次投射机会,但姚明都把球扔进了篮筐。与“梦五队”较量时,虽然有12次投篮,但这也还太少。赛后美国评论家质疑王非为什么不给姚明在内线更多的进攻机会,为什么不围绕姚明来打?
巴特尔也要证明自己的实力。上赛季虽然仅在NBA打了27场比赛,但也毕竟是在那里演出过,现在,是他大展身手的时候了!
但现在由于大郅的问题,中国队内线实际上成为王非的一个“心病”。他想用姚明和巴特尔两人轮流上场打中锋,但这样一来,大前锋就有点弱,如果姚明(巴特尔)在场上既要主攻,又要忙于防守,效果并不好。而如果让两人同时上场形成一道屏障,这样倒是双保险,但两人的犯规和体力又成问题。
所以,缺少大郅后,如何做好姚明与巴特尔这篇文章成为王非最头痛的事情。
试卷三:锻炼新人
刘炜、朱芳雨、杜锋等几位新人是本届男篮最大的话题之一,他们不仅要在世锦赛上抢眼发挥,更担负着2004、2008两届奥运会的重任。所以,能否让新人在本届世锦赛上得到很好的锻炼是个不小的任务。
从以上新人的特点看,他们还是有些能力的,关健是如何使用,甚至是敢不敢使用他们。四国赛时,新人们得到了较多的上场机会,表现总体来说也还不错。但到了土耳其、加拿大和美国后,中国男篮共打了7场比赛,新人上场的机会却越来越少。也许,王非有他的难言之隐,特别是在中国队缺少大郅、攻击力锐减的情况下,他不敢在如此大赛上放手使用新人,尽管老将体能差些,但心理素质是过硬的。
但当巩晓彬、刘玉栋、胡卫东等老将连半场球的体力都没有时,是否增加些新人的上场时间就成为一个急迫的问题。与其让老将在场上挣扎,倒不如放手让新人一搏?毕竟,中国男篮更远的目标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
试卷四:打通进攻墙
中国男篮最大的问题不是此前让人担心不已的防守,经过几次热身赛后,中国队的防守现在已经有了些模样,从土耳其小世界杯到与加拿大和“梦五队”的总共7场比赛,中国队平均失分是82.7分。这个失分比前几届中国男篮的失分要少很多,特别是与“梦五队”比赛的下半场,防得只让对手得了34分,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绩,所以,防守已经成为中国队的一个制敌法宝。
但致力于防守后,中国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进攻又成了问题。热身赛7战下来,平均每场得分仅72.7分,有4场比赛得分在70分以下,对“梦五队”更是只取54分。
从中国队的得分点来看,显得太过单调。除姚明外,其他人得分很难。像在土耳其小世界杯时得分如探囊取物的李楠,对“梦五队”时只得2分,中投7中1,3分线外更是3投皆空。胡卫东虽然得到13分,但他是在浪费了占全队28%的投篮次数(21投7中,命中率30%)后取得的。内线的巩晓彬等人得分更是艰难。
这里面有“梦五队”防守严密的因素,但世锦赛上的对手哪一个不是防守固若金汤?所以,如何在防守好的基础上,将进攻的长枪和大枪的作用调动起来,便成为王非一个最为迫切的问题。
如果中国男篮将以上四张卷都做好了,他们的世锦赛考试也就合格了!尽管这些试卷有些难。 本报特约撰稿 郑树平 (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