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收到了侄女寄来的家书。就要上初中的她一上来就大谈人情世故、理想抱负,吓我一大跳,“新班级里将有些差、坏学生,我不想被带坏,该怎么相处?我长大了想当个有用的人,怎么实现这个目标?”我是看着这丫头长大的,她踉踉跄跄学走路的模样我还记忆犹新。这封信却使我明白:她已经长大了,再也不能把她当小孩看了,否则,受损害的不止是我和她的关系,还有她的成长。
由此我想到了比我侄女大15岁的王治郅,一个曾经的大男孩。
“王治郅不归事件”已经被事实证明是没有赢家,他本人和小牛队,以及中国篮协、中国队和中国球迷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害。依《真相》的意思,这一切都归咎于“那小子在花花世界学坏了,我当年可是一把屎一把尿好不容易才把他拉扯大”。
王治郅怎么“坏”暂且不讨论,我们先谈的别的东西,比如说个体意识(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不是绝对地、毫无条件地将后者摆在次要位置),契约意识(如果换了真正的小人,可能会先签下那份“承诺打亚运会”的合同,然后再耍赖),还有平等意识。
王治郅已经在NBA浸淫了两年多,早已不是那个流鼻涕的大男孩了。如果中国篮协处理“不归事件”时,先有这个基本认识,局面应不至于弄得这样糟。中国体坛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为避免无谓的内耗或牺牲,必须有新思维。
西行国手、国脚中,暂时碰到难题的还有李玮峰。眼看孙继海或李铁打门柱当最佳,风光无限,自己却死活上不了场,李玮峰不能不急。一些人开始了担心、同情,甚至有人献策:把他请回来算了……
不得了啊,又把李玮峰当小孩看了。出去是李玮峰自己选择的,是好是坏,他都要、也应该能扛住,不管结果如何,经历都是一笔财富。
写到这里,我不能不提“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中国古语。从情感上说,这体现了最真、最纯而且最伟大的母爱;但从理性角度分析,这句话似乎有点问题。老母担忧儿子什么?让我们来解读一下。
———担忧他在外吃穿不如在家好。这种担忧隐藏着强势思维,只有老妈妈自己做的粗茶淡饭最香,自己缝的土衣土裤最靓?
———担忧他吃不了苦。这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护犊思想。
———担忧他混不来功名利禄。这是对儿子能力的不信任,再说竞争注定了有输家。
———担忧他被人带坏。这是对儿子品德的怀疑,“出淤泥而不染”的事例多的是,而且这世道哪有那么多坏人?
————担忧他越有见识越不听话。这其中也夹杂着对自己老大地位的自恋心态,总想居高临下地对待儿子。
照我看来,正确的态度应是“儿行千里母不忧”,只需把他当个大人看,发展、平等、信任地看待。无忧而无所不忧。这种无忧心态对儿子也是种减压,让他放心飞翔。
当然了,如果我这篇小文不慎被我老爸看到,他肯定又会发一大通牢骚,结尾是“儿子啊,你又瞎写了些什么?”
我刚才上网浏览,看到“有关部门可能会因‘王治郅不归事件’收紧球员留洋政策”的消息,我气得真想从报社大楼跳下去———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与明朝闭关锁国的愚政有何区别?!(本报体育评论员蓝云)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