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祥福比米卢更具“公关高手”的气质!巴林杯第一战,便很权威的阐述了这一点。
一
在巴林杯首战打响前,很多人都在担心这样一个问题,即沈祥福如何去分配混编国家队中“老少队员”的出场比例。众所周知,这届国家队是以“锻炼国奥队员”为出征旗号,
用“以老带新”来充当建队主旨。国奥队员即将出战奥运会外围赛,而且是本支国家队的主体框架,把过多的国奥队员打成替补显然不太合适;超龄球员中,除却是打过世界杯的功勋级人物,就是刚本赛季最佳射手和最佳球员称号的巅峰级巨星,让他们大量的坐到冷板凳上也有些交待不过去。
……
从首发阵容的老少比例“4:7”到全场结束后的总计比例“6:7”,可以说沈祥福成功的找到了一个“黄金分割点”,这样的出场名额分配比例,对老队员和国奥队员来说都是无懈可击的,可以说老将的尊严和小将的自尊心,都得到了很完备的保护。
尤其是,这是第一场比赛;尤其是,它收获了胜利的结果。这令沈祥福的选择更加趋近于无可争议、无可挑剔,接下来的比赛,出场名额的分配将不再是视线的聚集点之所在,沈祥福再大幅度的去“锻炼和考察国奥队员”都不会引起反感。一个成功的开始,通常都会跟着不错的后续。
二
作为米卢时代的国家队中场发动机式人物,李霄鹏成为了中国队首战叙利亚一役中惟一没得到出场机会的“老队员”。论实力,李霄鹏足以进入前11;论人品,李霄鹏老实实惠的难从他人口中听到关于他的半个不字。这样一个人物,沈祥福是怎么做到让他安坐于冷板凳上的呢?
显然,米卢那种强硬的“欺负手段”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
沈祥福很巧妙的用一张“队长标签”,把李霄鹏牢牢地贴到了替补席上。出征之前就确立了李霄鹏和于根伟为国家队的双队长,然后再在比赛到来前根据具体位置需要,让其中的一名队长服从一下大局、牺牲一下自我小利益,这一切都是那样的顺理成章、合乎逻辑。因此李霄鹏安安静静的坐在场边,以一种老大哥所应有的和蔼神情,迎接着沈祥福的询问、关注着场上诸多小弟们的表演,直至胜利来临加入到欢乐之中。
在处理李霄鹏的板凳安排上,沈祥福的手法颇具艺术性。
三
就像2001年4月底在马尔代夫海湾曾出现过的那一幕一样,占据了较大人数比例的“大连帮”再一次在国家队的比赛中“集体沉没”,然而此巴林非彼马累的关键之外就在于,米卢时代的大连帮是主动不合作,沈祥福时代的“后大连帮”,是甘于让贤无怨言。
沈祥福的国奥队里,大连帮也是主体,无论是胡兆军、阎嵩还是王圣、张耀坤及安琦,都是份量十足的关键人物。沈祥福在他们生平第一次以国家队队员的名义出战之际,便剥夺了他们的出场资格,如果不给出一个合适的说辞,“新大连帮”们也会爆发出抵制巨力的。
沈祥福很直率的用“明确许诺”,让“大连帮”甘于沉没在巴林湾而无所怨言。“第一场先让老队员多打一打,这是对他们应有的尊重,你们也可以从中好好学学,下一场肯定让你们多打一些!”
就这样,本次“大连帮”的歇菜,才与“事故”完全挨不上边。沈祥福恰到好处的运用了人性中的“诚恳”部分,成功平稳的摆平了大连帮!
四
沈祥福现在正处在当初米卢一定身处过的环境中,用与米卢差不多同样大小的权力,却把类似的人际难题解决到了一个更为静谧的局面。所以,沈祥福比老奸巨滑的米卢,更具一个“公关高手”的气质!(马跃一)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踊跃投票“双十”企业精英评选,中华企业管理英雄向你亲授商机!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