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体育日报:向武汉足协致敬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2月16日15:30 东方网-东方体育日报 | ||
从下雪到下雨,从零摄氏度到阴云密布,从情人节到元宵节……我第一次来到华中重镇武汉,虽然可以远眺长江和黄鹤楼,却根本无暇和无心去领略“九省通衢”的魅力。听说是18年才第一次迎来国字号球队(这个数据还是国奥队主帅沈祥福费了半天劲才回忆起来的),然而因为这个阴雨连绵的天气,国家队和国奥队已经不得不取消好几次训练了。 但天道无情,人间自有真情在。跑了那么多年足球,恐怕这是我第一次赞美媒体记者 从办证说起。足球记者最烦的就是每次采访都要办理额外的采访证,申请表格、部门盖章、领导签字、单位介绍信、本人照片、新闻出版署记者证、提前报名、办证费50元……这还不算对各单位报名的限制,甚至有的遭到“封杀”。好像要采访每一场比赛都是要报名去伊拉克采访一样,好像要采访每一场比赛都是要求爷爷告奶奶——这就是当足球记者最“悲哀”的心态之一。 而武汉足协仿佛是一个另类:发一个E-mail过去,很快就有回复:欢迎您来武汉采访!这可是第一次有足球的官方机构“欢迎”记者啊。办证的时候,只要申请采访的记者名单上有你的名字,就可以受到热情的服务:采访证事先准备好了,厚厚的一本“记者指南”提供了所有需要的资料和服务说明;竟然连照片也不需要,连报名费也不收,连新闻出版署的记者证都不查。 和其他所有前来采访的记者一样,这样方便快速的办证过程,实在让我受宠若惊。武汉足协安排了离位于郊区的体育场最近的商务宾馆,宽带免费上网;班车来回,保证为记者提供最舒适和充分的座位;事先准确通知训练安排和新闻发布会日程,大大方便了记者们的采访计划;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记者指南”上,所有组委会官员的职务、姓名和手机、办公室电话号码,都是公开的,那天足协综合办主任刘跃武在新闻发布会上不仅让记者们充分提问,而且还宣布了第二天的新闻发布会时间:“时间如果有变动的话,随时会通知大家,我的手机大家也都知道,欢迎随时拨打……”坦白说,我蛮感动的,这位胖胖的足协官员提供了如此人性化的服务,那么和蔼可亲的形象是根本无法与足协官员这样的“高大”形象联系起来的。 似乎没有必要再列举武汉市足协的“丰功伟绩”,本来这也是他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成功申办世界杯女足赛的过程中,为了向全国和全世界展现武汉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面貌,武汉足协成为一个首当其冲的窗口,给来自全国和全世界的记者们都留下了相当好的印象。我想,武汉足协的成功,其核心和本质就是角色定位的转变和服务功能的加强,“父母官”是“公仆”,不再是一句空话。作为一个行业的管理者,服务好可能才是管理好的前提,命令式和官本位的做法,已经被历史反复证明:只能造成对立分明、矛盾加深、行业混乱、人治大于法治。 若干年前,中国足协的袁伟民主席曾经大声疾呼“一家亲”的概念;而事到如今,武汉足协的“特立独行”又说明了什么呢?当各地足协、包括中国足协也能像武汉足协那样抱有一颗服务的爱心,恐怕到时候中国足球的水平也该腾飞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