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有感于中国男篮主教练“难产”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4月04日08:29 新华网 | ||
新华社记者王镜宇徐济成 在国内媒体和球迷的千呼万唤中,新一届中国男篮主教练依然“难产”。去年初参加主教练竞聘的少帅阿的江、张勇军以及率领中国女篮夺得釜山亚运会冠军的宫鲁鸣曾先后成为热门人选。但最新的信息表明,最终“登基”的很可能是本赛季带领新疆广汇队在CBA创造“黑马奇迹”的老帅蒋兴权。 始于去年底的这次“选帅长征”已经持续了4个多月。不管最后谁拿到新一届中国男篮的“帅印”,肯定是国家体育总局和篮管中心(中国篮球协会)长期、慎重研究的结果。然而,这次艰难的选帅历程也给我们带来以下三点启示: 其一,国家队选帅是否应该有明确、规范、相对稳定的标准和程序? 去年12月男篮选帅伊始,篮管中心召开了主教练竞聘会,宣布成立“选帅专家组”,并根据有关标准确定了几位新任男篮主教练候选人。同时篮管中心领导还公布了相关的选帅程序,给人的感觉是新任主教练肯定会在宣布参加竞聘的阿的江和张勇军之间产生。 然而,随后的选帅进程显然没有按照篮管中心所公布的程序进展。原本不在候选人名单上的宫鲁鸣、蒋兴权先后进入中国篮协的视野,而仅有的两位按照选帅程序作了竞聘报告的候选人阿的江和张勇军似乎离男篮主教练的位置越来越远。 4个多月的选帅进程,让人逐渐忘却了当初公布的选帅程序。如果严格按照这个程序执行,这次选帅恐怕就不会持续这么长的时间,也不会引起媒体那么多不必要的猜测。那么,为什么既定程序会执行不下去呢? 其二,国家体育总局和篮管中心在男篮选帅问题上究竟谁处于主导地位? 根据国内媒体的报道和一些信息显示,此次中国男篮主教练的“难产”与国家体育总局和篮管中心在主帅人选上的意见分歧有关。中国篮协曾经把“选帅专家组”研究确定的主教练人选上报体育总局,但总局却提出了其他人选。一来二去,导致国家男篮主教练人选迟迟定不下来。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篮管中心作为国家体育总局的一个下属单位,理应服从总局的领导。但是在男篮选帅这样具体的业务问题上,篮管中心究竟有多大的自主权?如果总局的意见在选帅问题上应该起决定性作用的话,那么篮管中心下次在确定国家队主教练竞聘人的时候,就应该先征求总局的意见,以免枉做“无用功”。 其三,男篮选帅能否适当增加透明度? CBA联赛已经进行了8个赛季,中国篮球也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春去秋来,关心中国篮球的人越来越多,每次国家队主帅人选的变更是人们翘首以盼的大新闻,广大群众对于中国篮球的这种关心和热爱,正是中国篮球赖以发展的基础和养份。此次关于男篮主帅的各种猜测和媒体“炒做”,正是大众对篮球关注程度增加的凸现。 如果按照传统的思维考虑问题,国家队选帅仅仅是篮管中心的内部事务,仅仅是国家体育总局上下级之间的业务往来。别人无权置喙。但正因为选拔的是代表中国的国家队主教练,因此广大球迷和媒体对此给予关注和期待也就理所应当。如果有关部门今后在国家队选帅时能够适当增加透明度,积极引导媒体,告知球迷,让大家尽可能多地了解到真实、准确、丰富的信息,不但能给自己和即将上任的主教练带来更多的主动和从容,也肯定能为中国篮球赢得更多的球迷和市场,那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新华社北京4月3日体育专电)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