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晚报:不是“恐不恐”而是“能不能”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2月08日14:35 新闻晚报 | |
中国足球历史上反复出现的“恐韩”、“恐日”以及“恐伊”都不乏媒体的演绎成分,因为打不过人家,所以“恐”;因为“恐”,所以更打不过人家。如此恶性循环,“恐某症”愈演愈烈,不足为奇。 现实一点地想,这其实并不是一个“恐不恐”的问题,而是一个“能不能“的问题。 显然,差距是全方位的,联赛只是一个缩影而已。 如果单从身体上讲,我们比日本队要好,比韩国队并不逊色,甚至还要占优。身体肯定不是第一位的决定因素。那么剩下的就是技术和战术了。 在技术排位上,日本队最好,韩国队其次,中国队最差。战术方面,日韩大致相当,中国队仍然最差。韩日中近十年来的战绩表明了这一点。在韩日足球良好的技战术水平面前,中国队的身体无法掩饰自己在技战术方面的拙劣。 近十年来,我们所看到的韩国队和日本队在各自的技战术风格方面几乎都是一脉相承,而我们则始终游离于我们最适应自己条件的风格之外,今天欧洲,明天南美,找不到一个准确的定位。如果说米卢的成功被我们以抽得一条好签而加以否定是中国足球的一个悲剧的话,那么哈恩来到中国目前所能做的最大的事情就只能是在东亚四强赛上关于“盆盆罐罐”的试验了。从352到442的犹疑,只是一种我们最容易看得见的表象,而实质则是中国足球在技战术风格上的巨大空洞。以一个合练了不足30分钟的352打败日本队至少在东京是不可能的,以442而且以多打少想打过韩国队至少在昨天也是不可能的。 这种不可能的存在,让我们认清了中国足球的本来面目。当李玮峰奋勇冲上前的时候,谁还能说中国队“恐”? 当初德国人施拉普纳来到中国后所告诫中国足球的第一句话就是:“中国足球需要时间和耐心。” 十几年过去了,这句话依然缠绕在我们的耳边。指望哈恩一来中国就点石成金打败日韩似乎与天方夜谭无异,“时间和耐心”加上风格的完整延续才是中国足球的希望所在。好在在昨天与韩国队的较量中,我们多少看到了一点中国队有望获胜的雏形,但依然没有改写宿命,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能不能的问题。 作者:巴家伟 |